王静婷,女,37岁,中共党员,2007年9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中关村外国人服务管理支队一中队中队长,主要负责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两区”和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外籍人才服务管理工作、外国人出入境政策研究制定推进、外国人永久居留受理初审、永居身份证便利化应用等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叮咚!”时针指向夜里12点了,坐在旁边的同事笑着说,“再坚持几个小时,咱们又能见到初晨的第一缕阳光”。2016年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以来,这样的加班场景对王静婷和她的同事们已是常事。都说最难的事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蹚出路来,从遍布荆棘的地方辟出路来,如何充分立足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结合在京外籍人员分布特点,研究制定出适合北京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最优出入境政策措施实施细则,成为摆在王静婷和她的同事们面前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同事有时候开玩笑说,你这么雷厉风行、干脆利落的人也有犯难的时候啊。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王静婷认识到对外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营商环境乃至城市创新活力与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是打造世界安全城市重要保障之一。她硬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和精益求精的钻劲,迎难而上,查阅了近百份各类国内外移民文献,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面,调研走访了上百家企业机构,开展了近300次局内外业务对接,撰写了上千页的政策手稿。一个部门一个部门会商,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审定,一个成效一个成效检验,她反复研究,几易其稿,以精湛的业务水平、高效的协同作战能力以及对政策文件的精准把握,最终形成100多页细致完善的配套实施细则,也形成颇具北京特色,内涵丰富、创新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亮点,突破性解决了外籍人才颇为关注的多个“渴点”问题。
守正创新展现大国形象
王静婷从未想过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还能和自己母校的创始人通过一张小小的永居证结下不解之缘。
正在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窗口工作的王静婷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外籍申请人。他穿着工整的西服,一双老北京布鞋,满头银发,一口地道的北京话。他叫柯马凯,是北京京西学校联合创办人,他的母亲伊莎白·柯鲁克,是著名的国际友人,也是新中国英语教学园地的拓荒人,参与创建了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柯老此次到窗口是来为他的外孙女咨询办理在中国的永久居留。
通过沟通交流,王静婷逐渐和柯老熟络起来,了解到柯老家里的整体情况后,结合出台的一系列最新最优的出入境政策措施,为其选择了最简便快捷的办理渠道。作为永居证的“资深持有人”,王静婷也会经常与柯老联系,听听他对公安出入境的意见建议,证件在哪方面好用,在哪方面又不能用,从刚刚相识到大事小情都能交流,再到看见他们在北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王静婷心中觉得,外事民警虽然没有与犯罪分子搏斗的惊心动魄,但却用春风化雨的工作换来了人间温暖。看着申请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留言簿中一句句感人至深的话语,岗位虽然平凡,窗口虽然不大,但是首都外事民警一直在平凡岗位上奋进逐梦,永不止步。
2023年主题为“开放合作,共享未来”的中关村论坛在京召开。开幕式上,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发布了“扬帆·助企”计划,看着现场的宣传片,王静婷感慨颇深,她参与研究制定的出入境新政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科技赋能,能为发展助力,一切的付出与艰辛都是值得。
深挖细查严把证件审核关
“受理申请零差错,前台工作零投诉,审核材料零失误”是王静婷和她的同事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工作目标。作为国门守护者,首都的签证审查官,多年的工作经验练就了她火眼金睛、慧眼如炬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能从成千上万的材料中抽丝剥茧发现虚假信息,也能从申请人闪烁其词的表情中细致入微发现可疑线索。
一对夫妻到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窗口申请办理永久居留。王静婷观察到这对夫妻全程基本无交流,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共同话题表现出极大的疏离感,顿时王静婷觉得这二人的婚姻关系存疑,立即决定前往其家中实地核查。
经工作发现,二人确实正在准备离婚事宜,不符合申请条件。王静婷告知其骗取出入境证件的严重后果,并依法依规开展后续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出入境管理秩序。
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国门守护者,王静婷和她的同事们擦亮眼睛,决不让任何一个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有机可乘。作为移民改革的排头兵,会竭尽所能,为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提高热情高效服务,让他们感受到大国首都的魅力与包容。
因为工作能力出众,在2023“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一季评选中,王静婷光荣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