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乔法官工作室”内,一场与嘉定区人民法院华亭镇基层服务点展开的远程连线正在交互大屏上进行着……上海二中院立案庭副庭长、“乔法官工作室”负责人乔蓓华坐在屏幕的一端参与线上调解。
一次远程交互,让司法服务突破空间局限,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也让“乔法官工作室”对新时代“枫桥经验”有了更好的诠释。
乔蓓华在嘉定华亭镇的基层服务点倾听老百姓意见
4年前,作为上海二中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平台,“乔法官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立。4年来,“乔法官工作室”委托调解案件2827件,提供诉讼服务101346人次,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活动共900余人次,在诉源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今年,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乔法官工作室”以问题为导向,从建立商业综合体基层服务点,助力上海老品牌焕新;到把脉城市更新,对旧改提前“问诊”;再到搭建工作室联盟,用“破圈效应”实现“1+1>2”……奔走在诉源治理的第一线,“乔法官工作室”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正值“乔法官工作室”成立4周年之际
记者近日走进这一团队
听她们讲述这一年“重新出发”的故事
奔着问题一起去,法官工作室“破圈”集结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辖区内有一个小区,居民、物业和业委会之间矛盾突出,在与乔法官工作室结对后,工作室的法官志愿者们每个月都会上门提供法律服务,让居民们受益良多。”近日,在上海二中院“党建引领缘法善治”基层治理工作室联盟成立活动的现场,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冯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冯亦怀介绍。
上海二中院基层治理工作室联盟成立
联盟由乔法官工作室发起,由宝山区人民法院国侠法官工作室,黄浦区外滩街道宝兴居民区徐丽华书记工作室,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冯书记工作室、张劼律师工作室、张玉霞未成年人工作室(张玉霞律师法律志愿服务团队)等共同组成。
“我们因为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初心走到了一起。”联盟发起人就是乔法官工作室负责人乔蓓华,她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模范法官。其他5家工作室的负责人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党员律师标兵,也有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上海法院“邹碧华式的好法官好干部”,他们常年扎根基层,在群众中有口皆碑,每个人都是一面旗帜。
联盟充分整合了来自人民法院、基层社区、社会组织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将发挥党建引领的重要作用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开展理论联学、党课宣讲等活动,以组织融合带动发展融合,以组织共建引领发展共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区域发展、创新基层治理、更好服务群众的实践效能。
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加剧,矛盾化解难度大,这些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从源头治理的角度,还要回到社会治理层面去解决。乔蓓华告诉记者,成立联盟的目标,正是希望能通过党建引领、法治赋能,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更加高效,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我们都是奔着问题去的。”乔蓓华介绍道,乔法官工作室有一支由50名青年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的为民服务志愿者团队,通过深入到结对社区和乡村开展法律服务,积极回应群众需求。
联盟成立后将继续发扬这一有效举措,由联盟成员在属地区域或业务领域建立社情民意采集点,收集基层治理中遇到的热点法律问题,以及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汇总提炼涉法涉诉共性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共同研究解决途径方法,通过实践探索形成指导基层治理的理论。
“诉源治理直通车”,首次开进商业综合体
“随着‘国潮’消费逐步兴起,有的市场主体开始花式‘蹭’老字号,碰上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现在直播带货越来越多,如果发生异地网络侵权行为却投诉无门,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
……
今年端午前夕,“乔法官工作室”豫园商圈基层服务点开张首日,不少商家便就近咨询起老字号发展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对他们而言,“乔法官工作室”的入驻,无疑是将专业的法律服务直接送到了身边。
“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就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专题调研时,有老字号企业谈到,老字号权利构成多元且分散,容易被侵权,由此引发的各类纠纷可能导致老字号发展受到抑制,所以希望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方式,促进矛盾化解,实现各商业主体间的共赢。”
乔蓓华告诉记者,基于这一调研情况,工作室借鉴此前在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嘉定区华亭镇分别设立社区、乡村基层服务点的经验,萌生了在商业综合体建立一个基层法律服务点的想法。
乔法官工作室建立首个商业综合体基层法律服务点
而选址于豫园商圈,也是考虑到其本身的价值载体。“这里有众多的老字号企业、上海工匠以及国际级和上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群体也是综合性的,有百年老企业,也有零散的小商户,还有往来的游客,这些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乔法官工作室”常务负责人王秀岩告诉记者,今后,“乔法官工作室”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助力上海老品牌焕新、营商环境优化。“‘乔法官工作室’为民服务志愿者团队将定期为基层服务点提供法律服务,开设普法微课堂,并且发挥多元解纷的优势,通过定制化、主动式、贴合式的法律服务,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助力豫园商圈治理,提升老城厢新能级。”
从源头上减少矛盾,普法微课堂助力城市更新
城市更新离不开旧区改造。作为上海辖区旧改地块最为集中的中级人民法院,上海二中院受理的房屋征收类行政案件数量多、涉及面广、矛盾复杂。面对这一事关城市发展、民生福祉的系统性工程,如何积极发挥人民法院司法服务保障功能?今年,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上海二中院就城市更新工作赴虹口区、黄浦区等旧改基地展开了多次专题调研。
实地调研过程中,旧改工作中面临的共有产权房屋权利人众多且难以查找,影响征收进度,被征收居民家庭矛盾较为突出,征收一线工作人员缺乏继承、析产法律知识等难点问题被一一收集在案。
以问题为导向,“乔法官工作室”敏锐地意识到,让旧改中暴露出的矛盾化解在前端,需要普法先行。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6月初,“乔法官工作室”志愿者熊燕法官走进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居民服务中心,为社区群众和征收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堂题为《家·财富·传承》的法治课。
“你们知道最常见的家庭财富纠纷有哪两类?”“什么财产可以用遗嘱处分?对于老百姓而言,遗嘱用语应该注意些什么?”……授课现场,熊燕法官深入浅出地向“阿姨爷叔”讲解了预防家庭财富纠纷发生的要点,并结合司法案例,对遗嘱处分财产的范围、遗嘱的形式要求、遗嘱的实质要求等作出提示,受到社区居民和社区干部的欢迎。
“老旧小区是建国以来上海城市建设发展的缩影,而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被征收居民家庭内部的矛盾多发,我们要发挥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加强诉源治理,依法妥善引导居民形成合理预期,从源头上减少矛盾,助力城市更新提速增效。”在乔蓓华看来,这也是时代发展赋予“乔法官工作室”的新使命。
打造“一座桥梁”,探索人民法院基层服务点特色样本
在上海二中院“乔法官工作室”的墙上,一个圆形的“乔”字logo非常醒目,“它既是一个‘乔’字,也是从这个汉字变形而来的‘一座桥梁’。”乔蓓华希望,工作室能成为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诉讼工作与多元解纷有机衔接的桥梁,司法力量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的桥梁。从2019年7月成立至今,“乔法官工作室”已成为上海二中院诉讼服务、诉调对接和诉源治理工作的集成总平台。
为找准人民法院法治赋能基层治理的切入点,近年来,“乔法官工作室”选取社会最小单元,探索人民法院参与基层治理的途径和方法。目前,工作室已设立了包含社区、乡村、商业综合体等在内的多处基层服务点。通过精细化分类对接、常态化规范运行、差异化服务内容,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一站式”基层服务点,以问题为导向,聚集司法力量,为基层治理减负增能。
“经过4年的探索,我们已建成由186位特邀调解员组成的多元解纷队伍,由65名青年律师及律师助理、高校法律专业大学生组成的诉讼服务志愿者团队,以及由上海二中院50名青年法官、法官助理组成的为民服务志愿者团队。”
乔蓓华向企业代表、法律工作者等赠《乔法官说法100题——劳动纠纷实务问答》
乔蓓华告诉记者,将来,“乔法官工作室”计划把这些现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形成一张网络,搭建一个基层治理的共享共治平台,与辖区9个基层法院之间打通关节、互相借力,让“司法为民”真正践行成为时代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