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摇号,破产管理候选人产生;第二轮,确定管理人和备选管理人……”随着透明转盘中黄色小球一一弹出,在太原中院执行局干警及在场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下,12起“执转破”案件通过现场摇号的方式选出了各自的破产管理人。“现场摇号”选任破产管理人,这是太原中院在探索创新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上的又一新举措。
7月31日,记者了解到,近来,太原中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司法审判职能,推出一系列特色举措,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破产重组
在山西三针脑血管病医院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件中,该院民间借贷总额超过2亿元,涉及债权人200余户。太原中院经过召开听证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该院医疗技术在社会上有广泛认可,核心医疗团队仍旧留守。2021年6月8日,太原中院破产审判庭受理三针医院的破产重整申请,指定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的管理人。管理人垫资100万元作为共益债务,保证了医院的继续经营和破产重整程序的顺利推进。
在太原中院的指导下,管理人发挥团队优势,最大限度挖掘医院的重整价值。在法定重整期间未招募到投资人的情况下,经过与200多名债权人反复沟通,提出了债转股的重整方案,得到了大多数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医院逐步恢复正常经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2年3月23日,法院采用合议庭成员、管理人少数成员现场参会、全体债权人通过线上参会的方式,顺利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2022年5月10日,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挽救了身陷困境的企业、稳定了职工的情绪,又使得医院医疗资质、装修设施等得以保留,较好实现了法律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据了解,太原中院不断完善企业破产暨执行工作府院联动机制,推出破产审判12项措施,充分发挥破产审判对企业的拯救功能。2021年以来,全市人民法院审结破产案件137件,盘活土地1037.41亩,盘活资产10.42亿元,帮助8500余名员工稳住就业,推动49件执行案件转入破产程序,“执转破”工作高效运转,使“僵尸企业”有效出清。
创新审判模式
为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太原中院成立金融审判庭,推动迎泽区人民法院成立太原金融法庭,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提升金融审判职业化、专业化能力。2021年以来,审理金融借款、信用卡纠纷、保险证券等金融类纠纷案件9479件。在探索多元解纷方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设立太原市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金融法庭整体入驻,促进各类金融纠纷源头治理,逐步实现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一站式”办理,金融纠纷诉前调解已达上万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2021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民商事案件2821件。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司法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融合效力,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质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省市知识产权部门联合互动,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山西中心成立派出法庭。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效能,审理了有代表性的“广誉远”回归山西、“宁化府老陈醋”“山西汾酒”等驰名商标侵权案件,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知识产权。山西晋某汾酒厂诉山西某酒厂股份公司不正当竞争等4案入选2022年山西高院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加强执行工作
今年以来,太原市人民法院连续开展“春雷行动”“三晋执行利剑”“反规避执行,助力营商环境”等集中行动。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依法强制执行,让胜诉企业权益及时兑现。对暂时履行困难的促进执行和解,用执行担保、分期付款、“一揽子解决”等方式“放水养鱼”,善意执行,避免“执行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妥善执结了涉潞安集团165案5亿余元、涉文旅集团140案5亿余元等国有企业系列执行案件,助力企业生产运营恢复常态。对根本无履行能力的企业法人依法转入破产。同时发挥司法能动性,对发现的企业生产经营问题及时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合规整改。
推行诉讼改革
今年以来,太原中院积极推行诉讼服务改革,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的诉讼服务中心,构建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跨域立、邮寄立“五位一体”的便民立案格局,让涉诉企业诉讼更高效便捷。同时推行司法鉴定改革,采取必要性审查、规范收费等措施提升司法鉴定质效,为案件当事人节省鉴定费用50%以上。2022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主动退费2.66亿元,以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降低企业诉累。
来源:晋阳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