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只进一扇门 了却百家忧”

“只进一扇门 了却百家忧”

发布时间:2023-08-14 来源: 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只跑了一个部门,就把困扰我的烦心事解决了,真是省力又省心!”2023年2月,唐某银行账户收到32万余元的赔偿金,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伸出大拇指点赞:只进一扇门,解开千千结!

  

   巴东县综治中心

  唐某所指的部门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综治中心。2年前,唐某被某村临时受雇参与村级环境整治,在割草中不慎划伤右眼,被鉴定为八级伤残。

  接到唐某诉求,入驻巴东县综治中心的第三方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现场核实、走访群众、对接部门、调解矛盾,达成终结性补偿协议。“通过专业调解打开群众的心结,不用再跑第二个部门求助化解矛盾。”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黄在军,在中心入驻“黄在军工作室”,为群众打开矛盾的调解之门。

  和“黄在军工作室”扎根中心调解一线的,还有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组成矛盾纠纷化解的“信访超市”,也成为县域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如何将“公、检、法、司、信”等力量整合到一条线上?巴东把“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在资源整合、部门联合、工作融合的模式下,整合政法、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等资源,成立县综治中心。

  走进县综治中心,一楼分布着指挥调度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承担县委平安办相关工作;二楼一线排列县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常驻的调解室、“科技法庭”、“窗口化”服务平台,有效发挥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效应。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

  2月15日,巴东法院仅用3个小时,成功调解一起长达20年的劳动争议案。快立快办的背后,是巴东法院探索“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的生动实践。

  这起劳动争议案的主角是雷某某,曾在某乡镇烟草站务工,因工受伤经鉴定为六级伤残,雷某某到多个部门诉求,要求解决两次劳动关系解除的经济补偿问题。巴东法院借助诉调对接模式,在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主持三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引导雷某某合理维权、企业依法办事,少走冤枉路。

  “调解走在诉讼的前面,既把矛盾纠纷化解了,也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这个方法接地气、很实用。”雷某某点赞“诉调对接”新模式。

  据巴东法院入驻的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静介绍,在源头治理、多方多元攻坚的指挥棒下,借助“1+4+N”联防联调工作机制(1即综治中心,4是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N指相关单位部门)、“法院+工会”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把诉调对接的“调”持续往前延伸,推动万人成讼率和诉讼案件增量下降,释放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效能。

  

   工作人员和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

  数据显示,自诉讼服务中心于4月4日入驻以来,诉讼收案409件,诉前调解907件,诉前调解成功555件,前端化解成效和人民调解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节省司法资源和纠纷调解精准高效的“双丰收”。

  2月6日,“2021—2022年度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市、县(市、区)”名单出炉,巴东县榜上有名。这一张最具实力的平安答卷,离不开县综治中心“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萌芽”的矛盾调解“三部曲”,让百家事、邻里忧在“收、研、交、办、督、结”一条链、一个窗口下,化干戈为玉帛。

  “原以为这次受伤、受损没了下文,县综治中心帮我撑起了腰杆,挽回了我的损失,抚慰了我的心灵。”朱某拿着调解协议书,向巴东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4个月前,朱某在某银行支行的营业厅办理业务,被大厅地面电缆线绊倒致伤,经司法鉴定所鉴定为10级伤残,调解委员会通过耐心调解、依法维权,银行方和朱某自愿达成协议,一次性支付朱某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用法律捍卫了朱某的合法权益。

  只进一扇门,了却百家忧,巴东县综治中心推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升级版,在以综治中心为主线和县、乡、村三级闭环管理的“一线串三环”机制中,守好矛盾化解的末端,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巴东基层治理一线绽放新“枫”景。

  “县、乡、村三级矛盾调解闭环管理好比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县综治中心相当于专门诊疗‘重病大病’的最后一环,在中心“访、调、诉、处”一站式服务平台下,让群众诉求不再多头跑、重复跑,在一扇门中了却心忧、打开心结。”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稿件来源:长安湖北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syzl/4937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