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跑了一个部门,就把困扰我的烦心事解决了,真是省力又省心!”2023年2月,唐某银行账户收到32万余元的赔偿金,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伸出大拇指点赞:只进一扇门,解开千千结!
巴东县综治中心
唐某所指的部门是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综治中心。2年前,唐某被某村临时受雇参与村级环境整治,在割草中不慎划伤右眼,被鉴定为八级伤残。
接到唐某诉求,入驻巴东县综治中心的第三方调解委员会第一时间现场核实、走访群众、对接部门、调解矛盾,达成终结性补偿协议。“通过专业调解打开群众的心结,不用再跑第二个部门求助化解矛盾。”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黄在军,在中心入驻“黄在军工作室”,为群众打开矛盾的调解之门。
和“黄在军工作室”扎根中心调解一线的,还有诉讼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组成矛盾纠纷化解的“信访超市”,也成为县域矛盾化解的“终点站”。
如何将“公、检、法、司、信”等力量整合到一条线上?巴东把“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到社会治理领域,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在资源整合、部门联合、工作融合的模式下,整合政法、公安、法院、检察、司法、信访等资源,成立县综治中心。
走进县综治中心,一楼分布着指挥调度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承担县委平安办相关工作;二楼一线排列县委政法委、公安、法院、检察、司法、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常驻的调解室、“科技法庭”、“窗口化”服务平台,有效发挥了“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效应。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窗口
2月15日,巴东法院仅用3个小时,成功调解一起长达20年的劳动争议案。快立快办的背后,是巴东法院探索“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的生动实践。
这起劳动争议案的主角是雷某某,曾在某乡镇烟草站务工,因工受伤经鉴定为六级伤残,雷某某到多个部门诉求,要求解决两次劳动关系解除的经济补偿问题。巴东法院借助诉调对接模式,在县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主持三方当事人进行诉前调解,特邀调解员引导雷某某合理维权、企业依法办事,少走冤枉路。
“调解走在诉讼的前面,既把矛盾纠纷化解了,也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这个方法接地气、很实用。”雷某某点赞“诉调对接”新模式。
据巴东法院入驻的诉讼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静介绍,在源头治理、多方多元攻坚的指挥棒下,借助“1+4+N”联防联调工作机制(1即综治中心,4是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N指相关单位部门)、“法院+工会”等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把诉调对接的“调”持续往前延伸,推动万人成讼率和诉讼案件增量下降,释放了“抓前端、治未病”的治理效能。
工作人员和群众面对面答疑解惑
数据显示,自诉讼服务中心于4月4日入驻以来,诉讼收案409件,诉前调解907件,诉前调解成功555件,前端化解成效和人民调解水平明显提升,实现了节省司法资源和纠纷调解精准高效的“双丰收”。
2月6日,“2021—2022年度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市、县(市、区)”名单出炉,巴东县榜上有名。这一张最具实力的平安答卷,离不开县综治中心“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萌芽”的矛盾调解“三部曲”,让百家事、邻里忧在“收、研、交、办、督、结”一条链、一个窗口下,化干戈为玉帛。
“原以为这次受伤、受损没了下文,县综治中心帮我撑起了腰杆,挽回了我的损失,抚慰了我的心灵。”朱某拿着调解协议书,向巴东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连连道谢。
4个月前,朱某在某银行支行的营业厅办理业务,被大厅地面电缆线绊倒致伤,经司法鉴定所鉴定为10级伤残,调解委员会通过耐心调解、依法维权,银行方和朱某自愿达成协议,一次性支付朱某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用法律捍卫了朱某的合法权益。
只进一扇门,了却百家忧,巴东县综治中心推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升级版,在以综治中心为主线和县、乡、村三级闭环管理的“一线串三环”机制中,守好矛盾化解的末端,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让“枫桥经验”在巴东基层治理一线绽放新“枫”景。
“县、乡、村三级矛盾调解闭环管理好比医院分级诊疗平台,县综治中心相当于专门诊疗‘重病大病’的最后一环,在中心“访、调、诉、处”一站式服务平台下,让群众诉求不再多头跑、重复跑,在一扇门中了却心忧、打开心结。”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稿件来源:长安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