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发展注入司法“营养餐”
——政和县人民法院以法治力量优化营商环境
□记者 汤仙念 通讯员 黄生华
“法者,治之端也。”对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而言,司法公正高效既是重要标志,也是基本保障。
政和县人民法院助力优化营商环境3年行动开展以来,在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部署下,深入推进落实“法律特派员”机制,选派12名法官担任法律特派员。他们走进企业、走进基层,从关乎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到至关重要的生态建设,再到各种文化古迹的保护,将一件件一桩桩事情放在心里、办到实处,以实力展现法院人的独特担当。
上门“问诊”集需求
“很多时候,就是一些细节的疏忽导致企业经营出现大问题……”近日,在福建省知竹竹木有限公司,面对上门的政和法院法律特派员,该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
大大小小的企业有着各式各样的法律需求,从合同草拟、签订到项目款项执行,从知识产权维护到违规侵权应对,生产过程中,若没有专业法律人士的把关,总是会不自觉踩坑。而对小企业而言,聘请一个法律顾问成本不小,专门找法律人士咨询耗时又嫌麻烦,更何况不少企业负责人本身法律意识稍欠缺,抱着侥幸心理,殊不知容易埋下长远隐患。
正因如此,通常在法庭里处理案件的法官们,这次化身为法律特派员主动出击,到不同企业“问诊”、了解企业“病灶”。通过收集不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法律需求,找出其中共性,提炼出常态化问题,制作成答疑手册,让问题处理更高效,实现法律靠前服务,将“未病”在始端先治理好,“扼杀”其萌发可能,带动各行业健康发展。
从“坐在家”到“走上门”,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专业精神。延长了法律服务链,缩短的却是法律工作者与人民的距离。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值,增加企业经营的健康值,为优化政和营商环境助一臂之力。
精准“把脉”明病因
因茶得名的政和,目前茶叶种植面积达11万亩,茶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涉茶企业达913家。由于茶企众多,因茶引起的各类纠纷也不少。
在政和县茶叶发展中心,政和法院法律特派员了解到不少茶企在对茶叶品牌的建设与营销推广中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法律特派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为众企业点对点普及我国《知识产权法》,并协助企业排查法律风险,对茶叶交易中高发的法律问题(如商标争议、劳务纠纷、生产安全等)进行宣传与引导,增强茶企相关法律意识,推进“三茶(茶产业、茶科技、茶文化)”融合发展。
除此之外,法律特派员还入驻政和白茶城,为茶企茶商提供长久性实质帮助。
精准把脉,方能对症“治疗”。法律特派员结合自身多年的专业知识与办案经验,预判不同行业容易面临的多种高频法律风险,然后结合实际“脉象”施策,便能减少大量纠纷的出现,对于营造法治营商环境大有裨益。
对症“下药”解纠纷
2023年2月21日,因公司经营不善而被拖欠工资的老吴,终于拿到了6万多元工资款,和老吴同一批的27人也在政和法院法律特派员的帮助下一起拿回共计476019元工资。此次法律特派员不仅让老吴等人拿回属于自己的酬劳,也让企业得以另寻发展机会。
在政和知名的蛙岩景点,曾因经营合同纠纷导致通往蛙岩的在建桥梁一度停摆。面对这个横跨20多年且多次变更的合同纠纷,法律特派员坚持边审边调,结合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用最短时间成功化解这一纠纷,让桥梁建设能够恢复动工、早日竣工。
如今建好的廊桥,让游玩于蛙岩的游客倍感便利,景区也重现往日生机。纠纷化解后,法律特派员还多次回访,对于廊桥的保护建言献策。
从帮人到护物,法律特派员不断外延服务,根据事件的不同性质“对症下药”,以最快效率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帮助各方早日恢复生机,再次投入到建设政和的进程中,为奋力打造闽浙边现代化新城贡献法治力量。
接下来,在法律特派员的专题考场上,政和法院将继续大力推进法律特派员工作机制,发展更多法律特派员奔赴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为政和的经济发展注入司法“营养餐”,让苍翠竹海、连绵茶园等每一种政和特色产业都能够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助力政和发展的“催化剂”,提高政和经济硬实力。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