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检察院这么快就帮我们把钱收回来了,遇到法律问题找检察院就是行!”办案检察官放下银行负责人的电话,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申请执行频频受阻
“我们胜诉了却一直拿不到钱,实在无能为力了,请检察机关帮帮我们!”今年4月的某一天,沈阳某银行向沈阳市皇姑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民事执行监督。原来,前段时间,某银行因保证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先后起诉至法院要求某担保公司履行责任,法院均判决某银行胜诉。半年后,某银行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查封、冻结了被执行人某担保公司名下存款却以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在接待室里,检察官见到了愁容满面的银行负责人,该负责人无奈地说:“‘坏账’不仅让我们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更重要的是导致老百姓对我们不信任。”
找准执行突破口
“金融财产既事关全社会发展稳定,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巨大。”办案检察官向记者介绍。他们立刻将案件层层报给主管检察长,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管检察长带队的执行监督专案组全力办理此案。
“随后,我们专案组迅速调取法院卷宗及相关材料,两个案件涉及关系错综复杂,我们一一比对细节,梳理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厘清争议焦点,发现法院冻结的财产确实存在特殊性,有多个案外人提出对冻结账户内的资金享有质权。”
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该案最关键在于案外人的资金质押是否成立的问题,争议点一是资金是否符合“特定化”的特征,二是是否完成“交付”。专案组对相关判例搜索查询、集中研讨、分析比对,最终确定冻结账户不符合资金“特定化”,案外人对资金账户不享有质权。有了这一关键突破口,专案组决定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监督法院依法执行。
与此同时,检察官马上与承办法院沟通联系,在检察建议发出后仅不到一周时间,银行陆续收到3笔执行汇款共798万元。
以数治促监督提升
检察机关在办理个案的基础上开展专项监督,建立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民事执行法律监督模型,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运用到民事执行检察监督中,延伸民事执行监督触角。通过建立的模型,挖掘出一批存在可供执行财产但仍未得到执行的案件线索。通过详细筛查,发现3件执行案件可能存在问题。目前专案组正在就掌握的线索分析研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