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始终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法治毕节示范创建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找准发力点、提高针对性,法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22年,成功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上升到98.99%、99.05%。
立法为先深耕制度供给“试验田”
“这个餐厨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的制定非常好,对环境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建议收取的费用不能给经营者造成过多成本支出。”……
近日,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基层立法联络站,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正在进行,围绕近期制定的《毕节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自己的建议。
参会人员除了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是辖区内的个体经营户和普通居民。
为使立法更接地气,毕节加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在全市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34个、行政立法联系点31个,使立法过程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近年来,毕节立足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实际需要,深耕制度供给“试验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开门立法,推动建立完备的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
围绕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先后出台《毕节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等16部法规规章,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草案398件,审核率、备案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在全省率先建立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及时对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将立法成效源源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
简政为要打造营商环境“晴雨表”
“这里办证的速度,比很多地方快。”后藤电子科技(贵州)有限公司负责人徐斌感慨。
一年前,他在七星关经开区企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下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证件,一会儿工夫,证件就送到了手上。
“这样的办事效率,让我们对到毕节投资兴业信心更足。”徐斌说。
企业的信心,来自毕节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毕节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创新“五减”服务机制,率先在全省推出“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套餐服务。推出“周末办”“掌上办”“网上办”“就近办”等便利化措施,不让企业“多头跑”“来回跑”。
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行政权力事项比首次公布时减少2334项,减幅达39.2%。
率先在全省启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和全程电子化登记“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贯穿到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市场准营、市场退出生命全周期过程。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受理比例达100%,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3.5%,“全程网办”率达85%,275个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3635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70个事项实现“一证通办”……
提速增效背后,经济社会活力竞相迸发。2018年至2022年,毕节全市经营主体总量从36.12万户增至64.41万户,增长78.32%,企业从5.74万户增至10.17万户,增长77.18%。
执法为民把好执法天平“定盘星”
今年6月,毕节市税务局稽查部门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一家民营龙头企业可能存在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了抵扣等涉税风险。
检查人员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财务人员自查涉税风险,开展全面涉税“健康体检”和政策宣传、答疑,提醒企业自纠。
通过“说理式”的非强制性执法方式,既彰显执法力度,又彰显执法温度,起到了良好执法效果。
政府依法行政与群众法治获得感息息相关。柔性执法,考验的不仅是执法部门的为民初心,更考验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
毕节市着眼于人民群众满意度,着力提升执法水平,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切入点,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形成以“1支队伍综合执法”为核心、“11支队伍专业执法”为支撑的执法新格局。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将综合执法延伸到乡镇(街道)。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管执法机构和队伍管理。
作为全省唯一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全国试点的地区,毕节率先在市县两级209家行政执法部门实现执法监督突破,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76个,新设社会监督员142名,建立健全制度机制35个,办理行政执法案件监督150件。全市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从20名增加到450名,新增数位居全省第一。
行政执法方式不断创新,公安交警部门违法停车“首违不罚”,教育部门“多措并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市场监管部门全面推行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手段,开展柔性执法148次,全市办理“轻违不罚”案件2000余件。
固本为基筑牢社会治理“压舱石”
在赫章县古达乡,因征地补偿款发生矛盾纠纷的穆家两兄弟,在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背对背”“面对面”的调解下达成和解,签订调解协议。
“这样的调解让我们心服口服。”握手言和之余,两兄弟说道。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顿时烟消云散。
坚持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这样的场景,每天在毕节市的各人民调解组织上演。
近年来,毕节市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着力实现人民群众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尊严获得应有尊重,筑牢社会治理“压舱石”。
组建人民调解组织4083个,培育人民调解员19032人,2022年以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084件,调解成功34183件,调解成功率97.43%。
不断扩大公共法律服务网,稳稳托住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室)4005个,12348热线年均咨询量2.4万余通,居全省前列。2022年以来,新增执业律师449人、同比增长43.1%。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不断提高,公证、司法鉴定公信力不断增强。
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7个、省级283个、市级654个,4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培养法律明白人1.93万余人,全市3716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毕节市将继续立足“两区一基地一典范”战略定位,全面深化法治毕节示范创建,不断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础,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