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推进“清廉云南”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抓实抓细抓出成效,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履行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省级牵头部门职责,召开部署会议、成立工作专班、细化任务措施、压实部门责任、强化调度督促,形成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抓总、部门各负其责、地方履行主体责任,上下联动、协同攻坚的工作局面。
自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引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和作风问题,围绕打造一流服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三个方面,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不断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强化政策集成服务。全省在州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共设置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窗口1636个,实现全覆盖,方便各类市场主体找政策、办事情;在云南政务服务网开设涉企政策服务专区,实现惠企政策“一口发布、一口受理、一口咨询”;利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利企惠民政策”专区专栏,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推广力度。
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网上申报、一窗受理、限时办理”,全流程审批时限从7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推出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3.0版本,报装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内;编制完成省州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形成省级统筹、分级负责、规范统一、权责清晰的省州县三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体系。
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进一步完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长效排查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州(市)、县(市、区)对国家通报的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开展“回头看”,进一步巩固各地案例整改成效;通过地铁、公交等投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策宣传动画,公开案例线索征求渠道,及时回应经营主体反馈问题;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关部署安排,以首批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市场准入评估指标体系,形成“云南方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推广。
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健全监管机制,印发《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格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健全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机制,把省级行政监督部门、州(市)、县(市、区)的2013名监管人员纳入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统一管理并动态调整,坚决消除监管空白死角。开展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印发《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针对违法限定投标人(供应商)所在地、注册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等26种行为开展为期一年的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规范评标专家行为,修订《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建立全省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截至目前在库专家1.4万余名,覆盖30个行业210个专业;打破传统评标模式,率先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位制建设,全省131个交易中心均设置远程异地评标工位,充分保障专家独立评审,优质专家资源全省共享。加强交易场所管理,推进交易场所标准化建设,严格门禁管理、加强辅助评标、提升服务水平。
截至目前,全省131个交易场所已有129个完成标准化建设改造;利用远程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加大对全省各级交易中心场内秩序的巡检力度,进一步规范评标区各类人员行为。在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开设“投诉举报异议”专栏,畅通投诉举报受理渠道,进一步推动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持续好转。
大幅提升服务质效。组织开展全省发改系统“百场座谈千家市场主体”活动,深入不同行业领域、不同类别、不同规模的经营主体,认真听取梳理经营主体的困难问题和诉求,对经营主体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增强企业长期发展信心;持续推进“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制定下发《深入开展“四万三进两个紧密结合”活动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工作方案》,推动政策宣传解读、政策服务、政策兑现进经营主体;广泛开展“云南评议”活动,实现“云南评议”全省覆盖,通过办事大厅、海报等形式对外公开,主动接受办事群众和经营主体监督,推进服务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