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荡碧波,田畴织锦绣。走进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万亩制种基地,映入眼帘的绿油油稻秧,像一张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农田。农户们正穿梭在田间地头,为稻种撒肥、施药。
建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制种面积达15.5万亩,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农户有2.35万户,持证制种经纪人389位,制种企业有140多家。全国每10粒稻种中就有1粒来自建宁。
“种子法官”的一天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近年来,建宁县人民法院积极响应“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工作部署,以执行工作为着力点,开辟绿色通道、解决跨域难题、服务企业发展,为产业发展贡献司法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阳光”。2022年以来,该院执行案件37件,执行到位种款354万元。
精准“播种”,开通保障民生绿色通道
“原先说好1月先还1万元,剩下的后面再还,可到现在1分钱都没收到。”2023年3月,农户陈某因制种经纪人葛某未履行调解协议,向建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可令陈某没想到的是,在执行法官的协调下,原本约定分期履行的4万多元种子款,被执行人竟然一次性还清了。而从立案到执结,仅用了12天。
在全国首个种业巡回审判专庭,法官正在审理案件
“我们为涉种业执行案件开启绿色通道,在送达、查控的同时,积极引导双方调解协商,聚焦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最终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欠款。”建宁法院副院长谢建军说。
这是建宁法院以司法服务保障种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种业交易中,有时是进货一方先收货,等种子卖出去了才付款,引发了不少货款纠纷和执行案件。为切实维护种业从业者合法权益,建宁法院先行先试,推出全省首份种业司法服务文件——《关于加强种业司法服务保障促进种业振兴的十条措施》,其中针对涉种业执行案件开设“绿色通道”,采取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等举措,确保涉种业民生案件快执快结。针对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建立种业维权案件财产保险担保专项基金,经金融保险机构评估同意后,可免除申请财产保全的担保费用。
建宁法院帮助种企挽回损失,种子生产商与种子协会代表送来5面锦旗致谢
此外,建宁法院还充分发挥司法救助“托底线”功能,对于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执行人生活困难的种业维权执行案件,深化“执行+保险”等救助机制,推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有机衔接。充分利用各类救助资金,及时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申请执行人进行司法救助。
全面“施药”,清除跨域执行多重障碍
“如果没有种业巡回法庭和这场专项执行,这笔账可能真就烂了。”谈起催讨货款的艰辛,建宁县某种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长春如是说。
2012年,四川某种业公司委托胡长春制种,但种子款未结清。10年间,胡长春多次前往四川讨要,后于2020年在建宁法院提起诉讼,“挤牙膏”一般要回部分欠款,却仍被拖欠40余万元。
执行法官赴四川执行种子款
2022年7月,建宁法院开展法护“金种子”百日攻坚专项执行行动。该案承办法官熊风奔赴四川,经过“面对面”释法说理,该种业公司承诺分三期还款,并当场将第一期履行金额13万元转入建宁法院执行账户。2023年开春,胡长春收到了剩下的20余万元种子款和一纸结案书,这起持续10余年,跨越福建、四川两省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句号。
长期以来,异地执行一直是种业执行工作的难点,时常面临被执行人难追踪、执行财产难查封、协助执行难寻求等问题。“种子卖到全国各地,千里讨账困难重重,有些欠款一拖就是十几年。”熊风说。
跨域涉种业执行团队执结了一批多年未决的跨省种业纠纷执行案件
将痛点难点作为工作着力点,建宁法院强化种业维权案件执行措施,每季度集中开展“法护‘金种子’执行专项行动”,针对被执行人或财产在异地的案件,组成专班到当地进行执行,加大强制执行、失信惩戒力度,执结了一批多年未决的跨省种业纠纷执行案件。截至目前,跨域涉种业执行团队赴安徽、四川、江西等地执行到位195万余元,查找并保全被执行人价值900余万元的财产。
为不断提升跨域执行工作质效,建宁法院探索“党建+协作”机制,以党建共建种业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借助党建凝聚力形成强大攻坚合力。福建高院、三明中院、建宁法院三级法院执行局党支部在建宁签订“三级联创”座谈会,着手建立全省、全市跨域协作执行机制和涉种业执行案件跨省协作工作机制。建宁法院与江西南丰法院通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完善涉种业案件司法协作机制,助力边界种业发展。
流程“播粉”,服务企业解难题展希望
“跨省去打官司成本很高,有时只能放弃维权了。”福建某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前来走访的执行法官大吐苦水。
“对方拿的格式合同,可以要求增加条款,约定建宁法院有管辖权,这样就不用跑了。”了解情况后,执行法官马上指出了合同中存在的问题。
这是2023年开春,建宁法院持续开展“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调研活动中的一幕,针对企业提出的种子如何定价、交付如何约定等困惑,执行法官逐一解答、问需问计。
将种业司法服务送进田间地头,为农户排法律之忧,解法律之难
企业发展关乎产业兴旺、关系国计民生,如何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及时的司法服务?建宁法院从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发力,依托“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调研活动,客观收集企业意见,积极回应司法需求,依法解决涉执问题,助力企业升级转型、纾困解难。
“太及时了,干货满满!”拿到建宁法院编写的《种业生产经营活动法律服务指引》,福建某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喜出望外。针对规范经营、劳动关系、合同履行等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需注意的法律知识和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这本小册子均做了详细解读。这是建宁法院在广泛开展问卷调查、深入走访龙头企业、总结分析普遍问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建执行干警走访某公司种子工厂,为企业负责人答疑解惑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该院完善“调查问卷-法治体检-梳理研判-靶向施策”涉种业执行服务模式,找准企业发展转型痛点,靠前施策、对症开方,从源头减少诉讼纠纷、执行案件。同时,发挥种子协会协调、引领作用,及时掌握种业从业者在外地的矛盾纠纷、被执行人财产等情况,主动提供法律指导,提升当事人司法获得感、体验感。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建宁法院将进一步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种业振兴司法需求,持续探索种业法治保障新路径,不断提升种业司法服务水平,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