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记者从资阳市公安局获悉,今年以来,资阳公安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底线思维,汇聚“多元力量”,强化“联勤联防”,同步“一体作战”,全面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协作、学校家庭全程参与、社会齐抓共管的校园大安全新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强化组织抓部署。一是党政主导抓。始终把校园安全作为一项党政工程、系统工程,推动党委政府将平安校园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绩效考核,探索建立“五长”涉校案事件处置机制【市级: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政法委书记、分管教体的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市教体局局长;县(区)级:学校校长、教体局局长、分管网信的副县(区)长、辖区派出所所长、辖区公安局分管局长】,联合公安、教体、学校和社会共同推进平安校园共建,努力构建校园安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二是部门联动抓。建立公检法司部门聘任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制度,组织开展“法律进校园”“开学第一讲”等宣讲活动。会同教体部门定期到各学校开展消防疏散、反恐演练,强化在校师生防范意识。联合宣传、教育、妇联、团委、关工委等职能部门,建立由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协助开展犯罪预防、法治宣传等工作,引导在校学生知法、守法、用法。三是目标引领抓。贯彻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决策部署,以学校安定、学生安全、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为目标,联合市教体局等部门共同开展校园安全督导检查,重点对涉校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治,为平安校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多维联动抓快处。一是快研矛盾纠纷。依托“资阳公安智慧接处警平台”,每日对纠纷类警情进行分析研判,从中发现涉校纠纷风险,广大老师、家长等群防群治力量通过扫描“四川e码”实时上报涉校矛盾纠纷,公安机关将第一时间研判分析跟踪处置,并推送属地、政法、教体部门及相关警种处置,做到“一条不漏、一刻不误、一盯到底”。同时建立督导督办机制,每月对推送的涉校矛盾纠纷处置情况进行再会诊、再研判、再压实,确保条条能落地、件件有结果。今年来已妥善处置60起涉校风险隐患,成功化解涉校纠纷82起。二是快处警情舆情。对与学生有关的报警,及时调度街面快反巡逻组和派出所快速出警处置,并同步推送教体部门跟进处置。建立涉校舆情引导机制,对校园及周边发生的校园欺凌、伤害学生儿童等案事件,严格落实依法办理、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措施,对涉校舆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消除。今年以来,有效管控涉校敏感舆情7起。三是快警重点人员。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三年行动计划,全市校园100%建设校园视频监控网、外部入侵感知、一键报警等智能安防设备,特别是对重点要害部位安装的技防设施,安排专人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对安装部位不当影响作用发挥的,及时调整探头位置,确保始终运转良好;对电子监控室落实 24小时专人值守,发现可疑情况随时报告。
齐抓共管抓整治。一是警校共建。实行派出所护校民警和学校负责人联勤联片、责任包干,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制作“校园安保工作上墙牌”,将护校民警、学校负责人信息等张贴上墙,发动社会各界开展监督,确保各项安保措施真正落实。二是人员共管。压实学校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实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共同做好预防措施。全面梳理校内和校园周边有前科劣迹的重点未成年人,探索建立电子围栏、人像模型等基础模型,强化违法犯罪未成年人预警。对产生的预警信息,及时推送公安、教育、学校三方进行落地管控、帮扶教育。今年以来,妥善处置非正常死亡4起,协助找回离校(离家)出走学生38人。三是平安共治。组织开展“护学岗”,做到上学、放学时段“见警灯、见警车、见警察”,震慑违法犯罪。联合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校园周边出租房屋、电子游戏室、棋牌室、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开展集中清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今年来,共检查中小学幼儿园578所,检查校园周边各类场所1293处,整改校园安全隐患133处。
刘儒涛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吴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