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麻江法院聚焦主责主业,把案件质量提升作为一把手工程,围绕上级印发的《案件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抓实抓细案件管理。在现行17项案件质效考核指标中,目前11项指标处于最优值,案件发改率从2021年的1.26下降到今年的0.45,服判息率诉从2021年的88.63%上升到今年的91.42%,案件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出台“三项规定” 强化制度监管
针对司法鉴定效率不高、管辖异议案件移送时间长、部分积案久拖不决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关于民商事相关案件提速的规范指引》,该制度共细化为12项条款,明确了民商事常见案件的审判要素、规范了疑难案件的鉴定程序,在遵循诉讼法的基础上,强化一次性开庭成功率,倡导民商事案件快审快结快执。2023年,民商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40.92天,低于全州均值12天。
针对审限意识不强,扣审不规范,线上送达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制定了《关于全面提升审判执行效率的意见(试行)》,从立案、送达、开庭、判决、执行等各环节进行了内部规范,将程序变更、扣除审限等审批权限上提一级,明确凡是变更程序和扣除审限的案件必须由院长审批,有效解决了扣审率过高的问题。2023年,全院未发生一起超过6个月以上未结审判案件,审限变更率从原来的23%下降到了3.8%。
针对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案件质效持续低位徘徊的突出问题,制定了《审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将案件发改率、案件质量评查合格率与员额法官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经济奖惩相挂钩,通过该办法实施,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23件被临期通报的案件和3件质量评查为瑕疵的案件兑现了经济处罚,有力调动全院干事创业的激情。
用好“三个会议” 强化能力提升
坚持每周一次专业法官会议。针对小法院的实际,专业法官会议不区分案件类型,凡是业务问题均可上会,凡是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所有员额法官和助理全部参加。为锻炼法官助理,要求所有讨论案件先由法官助理发表意见,院长最后做归纳评析。2023年1-9月共召开专业法官会议25次178件,与去年同比,次数增加7次,讨论案件增加49件。
发挥好审判委员会示范带动作用。对于疑难复杂等案件,坚持审判委员会集体研讨、集体把关,并邀请检察院参与监督,发表意见。同时坚持讨论案件院长末位发言,避免讨论案件一边倒、走过场。
夯实基础开好业务培训会。麻江法院现有队伍老少两极分化,50岁以上干警占比33%,大多审判理念更新慢,办案凭经验;35岁以下干警占比43%,大多又缺乏办案经验,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结合。针对上述问题,在积极参加上级业务培训的同时,针对专业法官会、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时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培训,先后开展了实用性很强的类案检索方法、合同法典型案例评析、书记员业务基础、卷宗扫描质量提升等业务培训会议15次,法官队伍的办案理念和能力得到一定提升。
抓实“三个环节” 强化日常调度
给立案庭调配精兵强将,把好立案环节。立案场所是当事人进入法院的第一印象,服务态度和业务能力决定当事人对法院的满意度。院党组及时将两名接待能力欠缺的同志调出立案庭,同时增加配备了4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开展诉源治理工作,为案件增量减负打下基础。1-9月,诉前分流调解纠纷772件,调解成功373件,调解成功率48.2%;协助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213起,成功化解142起,化解成功率61.90%。
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审判管理,把好调度环节。为避免审判管理泛化和虚化,层层传导责任压力,一把手直接调度审判管理,专人负责定期发出提示通报,各部门负责人具体抓落实。
加强裁判文书释法析理,把好出口环节。根据繁简分流要求,对于当事人争议不大的案件,强调说理简洁;对于当事人对事实认定有争议,处理结果矛盾大的案件,要求牢固树立证据规则意识,重在查明案件事实,从证据推导事实,从事实分析结果,努力让当事人看得懂,能接受,从而不断提升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