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案件数量只占全市法院执行案件总数千分之七,但执行到位金额却占到全市法院的四分之一。10月12日上午,上海金融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工作白皮书(2018-2023)》和《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典型案例(2018-2023)》,其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强烈对比背后是上海金融法院执行案件的一大特点:案值高。白皮书显示,从正式建院至今年8月19日,5年来上海金融法院共受理首次执行案件5447件,结案5179件,执行到位金额697.78亿元,收结案数量和执行到位金额逐年上升。其中,标的额上亿元的执行案件不在少数。2022年2月,上海金融法院立案受理的首例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最终以超16亿元的价格成功清退金融机构的违规股东。
由于金融案件中被处置的财产包括股票、不动产、公务飞机、翡翠饰品及股权、受益权等,处置任务量大,这些财产的金融资产属性、交易规则、监管要求等各不相同,对执行人员的专业素养、办案经验以及涉众性风险的防范与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一起案件中,被执行人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应向申请执行人某资产管理上海分公司偿还本金人民币14.4亿元及相应利息等。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申请处置被执行人名下位于上海闵行区一处含13幢地上建筑、建筑面积近18万平方米的大型在建工程。上海金融法院调查查明,该在建工程接近竣工但已停工,既涉及国有金融机构的债权,也涉及工程承包方、农民工和购房者的合法权益,甚至还涉及刑事案件受害人的追赃挽损。
为了尽可能兑现各方权益、盘活资产和助推城市建设,在两次拍卖均告失败后,法院通过专业机构定向推介成功引入竞买人,该在建工程最终以21.70亿元变卖成交。之后,执行法院及时办理过户手续,推动各方当事人达成交接方案,妥善化解相关矛盾。“本案是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以来,处置不动产成交金额最高的案件,充分体现了大型在建工程处置过程中人民法院能动执行的重大意义。”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局副局长金殿军说。
据介绍,上海金融法院始终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在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持续加大执行力度的同时,合理选择可供执行财产,坚决杜绝明显超标的查封,尽可能采取“活封”措施,严格规范适用惩戒措施。同时综合考虑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经营情况等因素,对于具有发展潜力、履行意愿的,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寻求强制执行替代方案,通过分期付款、引入第三方资金、减免部分债务等方式共促成200余件案件达成执行和解,涉及申请执行标的金额逾530亿元。在150余件、申请执行标的金额近170亿元的涉地方融资平台执行案件中,审慎冻结用于扶贫、发放工资或者偿还专项债券本息的资金账户,配合“保交楼”政策审慎处置被执行人名下不动产,积极组织双方协商和解,80%以上涉地方融资平台案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