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便民超市,咸宁调解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便民超市,咸宁调解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发布时间:2023-10-20 来源: 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咸宁市司法局就《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便民超市》的工作经验,在会上作书面交流和推广,成为全国11家、地市级2家经验交流推广的单位之一。

  近年来,咸宁市司法局打造“综合性”“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服务新平台,先后获评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湖北省十大法治创新案例、全省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人民网、法治日报、湖北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为“东方经验”贡献“咸宁力量”。

  多方融合建平台

  据悉,2019年,咸宁市在全省建成首个市级“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咸宁市人民调解中心。中心拥有近4000平方米的办公面积,设大厅接待区、调解区、法律服务区、保险理赔区、法院派驻区、综合办公区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成为“综合性”“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服务便民超市。

  

  市域范围内14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仲裁以及市区两级法官速裁快审团队等机构全部入驻调解中心,共享调解场所、汇集专家资源、集约人员管理,构建集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非诉解纷机制,简单事项当场办,疑难事项协同办。

  咸宁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全市人民调解中心建设工作,纳全市重点实事项目,推动人民调解中心建设模式、工作模式向基层延伸,形成中心调度、“市县乡村”四级平台联动工作格局,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同时,大力拓展调解领域,推动医疗、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物业、保险、婚姻家庭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市、县全覆盖,并不断向消费、金融、知识产权、校园安全、价格争议等领域拓展。

  目前,全市共有涵盖19个领域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0个,年均化解复杂疑难的行业性专业性纠纷9800多件。

  2019年以来,全市人民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2.9万件,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今年上半年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测评中,全省17个市州中,咸宁市矛盾纠纷调解有效率位居第2,群众安全感第3。

  多元协作创机制

  近年来,咸宁不断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流程,矛盾纠纷一个窗口受理、全流程办理、全周期管理,形成纠纷化解“汇研交办督结评”工作闭环。

  健全纠纷导入处置机制。充分运用“报、网、微、端、屏”等媒体,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现年均化解纠纷数量由原来的1.5万件增至3万多件。加强与信访、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健全“访调”“警调”等工作机制。

  

  各级人民调解中心主动衔接各主管部门的行政调解力量,共同参与化解。2021年以来,成功调解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移交的矛盾纠纷10012件。

  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入驻中心的法官工作室将适合调解案件委托给中心的调委会进行调解,对调解成功的案件予以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的纠纷,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非诉讼方式解决,或引导至法官工作室进行速裁快审,形成矛盾纠纷处理闭环。

  2021年以来,中心受理法院委托调解案件7150件,占全市委托调解案件的71.4%;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7264件。

  强化矛盾纠纷研判预警。以汇聚的调解数据,每月对全市人民调解情况进行分析,研判调解案件中反映涉案主体的管理疏漏、制度缺失及其他可能影响稳定发展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建议,由事后调解结果转化为事前治理成果。

  2021年初,由于疫情影响,受理的农民工欠薪纠纷呈递增趋势,市人民调解中心及时研判预警,全市迅速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此类纠纷持续环比下降。

  多点发力强保障

  近年来,咸宁不断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部按2-3名专职调解员配备,70%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

  整合“五老”、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网格员等组建调解员队伍。出台全省首个《人民调解员积分制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对调解员“选、育、管、用、退”进行系统化管理。开展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和等级评定工作,举办“香城调解讲堂”常态化开展培训。

  

  咸宁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办公室先后发文,要求市、县、乡、村四级建立人民调解中心。编办核定市、县人民调解中心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配备事业编制工作人员。中心运行经费、调委会补助经费、调解员聘用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全额保障。设立人民调解奖补基金,按每年1000万元保障,对全市人民调解成功案件予以奖补。

  同时,创新调解方式方法,坚持“场内+场外”相结合,在民政、信访、公安派出所等单位设立派驻调解工作室,使调解关口前移,就地化解纠纷。积极运用“互联网+调解”模式,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实现更多矛盾纠纷网上办、掌上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稿件来源:荆楚网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syzl/51186.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