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丛林酷热难耐,空气中弥漫着腐臭,蚊虫和人声的嘈杂响彻耳畔。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证物半刻,法医专注的思绪不断叩问着隐藏的真相,密闭的防护服蒸笼般罩着,两滴晶莹的汗珠悬在睫梢……
“咔嚓”,及时的快门,留住了这个令人动容的瞬间。
近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昆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2023年昆明市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四届昆明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新闻宣传岗(摄影)技能竞赛决赛”活动中,寻甸县公安局辅警何俊宇拍摄的《刑事科学技术中队》组照在100多个参赛作品中突围而出,荣获一等奖。
攀高峰、涉险滩、踏淤泥、走悬崖,这组依托刑事科学技术中队工作瞬间的“写生”,让那些用科学技术破译案件密码,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幕后英雄”走进人们的视野。
两年前,文职辅警何俊宇成为寻甸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队的一员,和中队民警赶赴一个又一个案发现场,辅助提取证物、保护现场外围,或者参与现场制图、拍照等。不知不觉积累下来,他的镜头里,除了对破案至关重要的现场和证物外,人也慢慢自成系列,成为另一个故事的“主角”。
中队负责全县16个乡镇各类刑事案件现场的勘验,从居民小区、到村落田野,有高山雨林,也有悬崖峡谷。带着使命出发,每走一步都是对真相的一种抵达。同事的手臂被路边的荆棘割伤,风雪中大家摸索在现场寻找证物痕迹,深夜通明的灯火中在实验室伏案工作的身影……这一幕幕,总在何俊宇的镜头下,日复一日,无声讲述。
何俊宇最喜欢的照片之一,是中队长毕福伦在实验室提取指纹,随着毛刷轻轻划过,金粉在光源下如精灵般起舞,民警如炬的目光中,真相仿佛呼之欲出。“光照出了希望,那是为受害人寻求真相的希望。”
“破案、寻真,永远是驱动大家向前走的动力。”
曾经有个矿物被盗案,需要到一个矿洞内勘察取证。但这个矿洞是嫌疑人私自挖掘的,结构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坍塌的风险。“是进还是不进?”真相也许就在前方,但未知的巨大风险无疑又如一道鸿沟横在眼前。大家争抢着都要进,最后决定由带队负责人法医殷丽飞和何俊宇先打头阵。在和矿区负责人简单“取经”后,两人携带装备进入矿洞,里面伸手不见五指,稀薄的空气中泛起阵阵寒意,想到头顶的石块泥沙随时可能塌下,两人立即紧张地开展工作,借助手电微弱的光芒,终于在被遗弃的头盔内发现了嫌疑人的头发和其它物证,顺利完成任务。
在何俊宇的参赛照片中,有一幅大家踩在河滩淤泥里的场景。那是今年年初,在某河滩中发现一具高度腐败的遗体,随时可能被流水冲走。为了保证遗体完整性,中队民警顾不得这片水域有多陌生,毅然脱下鞋赤脚踏入河中,强忍着恶臭带来的不适,相互鼓励着将遗体拖到岸边。
中队的11人中,中队长毕福伦是“主心骨”一般的存在,统筹安排业务工作,提升团队勘察技术和服务侦察破案能力,他既从容不迫,又丝毫不怠。在他的带领下,寻甸县刑事技术中队在2021年、2023年全市刑事技术大比武中分别获得第二名、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警26年的任勤依然奋战刑侦一线,她是亲密无间能扛能打的好战友,也是会把自己多年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年轻民警的大姐姐。“大个子”殷丽飞是中队的业务骨干,手持柳叶刀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总能用法医的专业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新生代法医陈仕健经历坚守疫情防控和无数案件勘验,温文尔雅的气质中又多了几分从容与严谨;法医张吟和技术陈阳,作为新加入团队的力量,也在每一个现场的历练和每一个细节的打磨中不断成长。以何俊宇为代表的5名辅警,怀揣着守护群众的信仰使命,和民警携手奋战,默默无闻践行初心。
没有危险激烈的抓捕画面,没有扣人心弦的驾车围堵,田间地头、星光落日,刑事科学技术是幕后的战线,但他们每个人都默默燃烧自己,奉献青春的光热,点亮真相的火炬。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昆明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