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3年“妇乐坊”妇女素质提升培训活动圆满收官。活动自7月28日启动以来,先后开设织绣、编结、彩绘、茶艺、花艺等10余种课程共50期培训,累计参与人数超过1500人。
中秋国庆长假期间,第三届“妇乐坊”手工艺展评活动火热举行,众多非遗传人和手工艺爱好者共赴一场传统手工艺文化盛宴。
强培训、搭平台、链资源,市妇联重点打造“妇乐坊”品牌,持续提升妇女就业技能,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为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以赛促学
为妇女搭建学习展示的机会舞台
9月28日至10月6日,古朴别致的碑林公园内,第三届“妇乐坊”手工艺展评活动成功举办。548件精美手工艺作品华彩亮相,涵盖刺绣、钩编、雕刻、漆器、剪纸、扎染、布艺、书画等多种类目。活动同步举办19场手工非遗传统文化讲座,开设50个手工传习摊位。大家展技艺、观演出,听讲座、学本领,点燃了现场的热情。通过专家评审,现场决出金银铜奖,一批极富创意的优秀文创作品脱颖而出。
“妇乐坊”手工艺展评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3届,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成为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打造手工技艺优秀人才、宣传展示手工艺个人品牌的重要平台。刺绣挂画做工精美、漆艺作品融合传统与时尚、红色剪影展现波澜壮阔的历史……琳琅满目、独具匠心的精品佳作让人目不暇接,展现了我市妇女精湛的手工艺技艺水平,也为更多妇女打开转变观念、解锁技能的新窗口。
“我们通过手工艺创业创新项目大赛、作品展评等形式搭建机会舞台,集中展示我市妇女饱满的创业创新激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以赛促学,支持广大妇女宜绣则绣、宜剪则剪、宜编则编……让更多人看到就业创业的机会和可能。”市妇联发展部部长梁叶雯说。
提技赋能
用指尖技艺打造就业增收“金钥匙”
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技艺和文化,饱含着情感和温度,在国潮当道、文创崛起的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要把手中的技能优势转化成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致富路子,让好技艺成为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这是“妇乐坊”导师、“晋式传统刺绣”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王美萱在课堂上不断传递的理念。尹艳芳是王美萱的得意弟子,也是“妇乐坊”培训的受益者。依靠“妇乐坊”传统晋绣技艺,她捧回了“山西省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刺绣工项目一等奖,获得了3万元奖金。
“手工活真能变成真金白银!”尹艳芳深有体会。有了“甜头”,身边向尹艳芳寻路子的姐妹越来越多。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尹艳芳成立了“娄烦绣娘妇乐坊”,将刺绣爱好者吸引进来,一起学习抱团发展。她们创作的作品在线上线下打开了销路,收益不断。
近年来,市妇联以“妇乐坊”为纽带,组建专业导师团队,用系统实用的培训架起教与学的连心桥,约5万名妇女从中受益。通过培养传统手工艺技能传承人、带头人,帮助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创业,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效益”。
拓宽渠道
打通学以致用的“最后一公里”
培训一项技能,解决一人就业,幸福一个家庭。积极为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是妇联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一直想学美发,想不到妇联提供了平台,真是太贴心、太及时了。”“妇乐坊”美发技能培训班上,学员郭芳林大姐激动地说。杏花岭区赛马场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妇乐坊”请来专业老师培训直播带货,让学员在家门口免费学技能,找到赚钱新思路。
除此之外,市妇联还与红马甲职业培训学校一道精心编排“妇乐坊”妇女烹饪技能培训班课程,组织学员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并推荐就业;在太原美美公社,通过“新农人直播带货”电子商务专题技能培训,帮助妇女掌握电商技能,学以致用;聘请韩霞、师存荣、谢宝明等一批技艺大师做客“妇乐坊”流动课堂,培养人才的同时为学员就业创业提供名师平台。
今后,市妇联将继续依托“妇乐坊”品牌,围绕全方位提升广大妇女技能素质,分层分类开展就业技术培训,把培训班办到社区,把技能送到家门口。同时,充分发挥妇联“联”字优势,加强相关部门联合共建,增强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企业、个人品牌工作室的沟通协作,把培训势能转化为就业动能,让更多女性走出家门,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