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思想家陈亮有一个美好的愿景——止讼息争达无讼之境。而在陈亮故乡、金华永康市,“无讼”依然是当地的执着追求。
浙江省永康市法院龙山法庭里,一张上墙的表格记载着法官们的努力:806、577、447、414、399......123。这一串数字,是龙山人民法庭2013年到2022年的年诉讼收案量,不断向下走的箭头说明——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被解决在诉讼之前。
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奥秘?日前,记者走进龙山镇,探访龙山法庭。
喜笑颜开的村民
龙山镇桥下东村,只要提起农房改造项目,已经入住新房的村民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两年多前,桥下东村以500万元启动资金撬动总价值1.5亿元的农房改造项目。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好事要办好,并不容易。
“有的说应该加装一个电梯,有的说应该优先考虑建一个地下停车场,有的干脆说不需要改造。基本上是一个人一个想法,要达成一致很难。”龙山镇人大副主席、桥下东村党支部书记朱文哲想起当初纷至沓来的意见,至今都会觉得有些头疼。
朱文哲还有一个身份——龙山法庭“今日我当值”活动的值班村干部。“值班,就是参与法庭调解。我发现,许多村集体改造的房子是小产权房,后期买卖会出现许多隐患和纠纷。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解决好产权这件事情,不留任何隐患。”
一边是村民的各种诉求,一边是暗藏的各种隐患,“今日我当值”再一次发挥作用。法官、乡贤、村干部行动起来,走出去,也把村民请进来。不同身份,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一个又一个难题迎刃而解。
60岁的村民老王不同意拆,坚决要把“宅基地留给孙子建房子”,但面对“新房可以合法买卖”的法律分析,他心动了;
出嫁到江西的“外嫁女”,回到了龙山镇,还能不能在父亲的宅基地上造房子?她的忐忑及疑问,被一点点抚平;
施工人员在拆除老旧房子过程意外去世,幸亏法庭提前把关施工协议,避免了村民应承担的连带责任;
……
时间流逝,新房一幢幢拔地而起。
今年10月12日上午,首批26幢新房迎来了新主人,交房现场一片喜气洋洋,村民们拿到了新房钥匙,相互贺喜。
回忆起与龙山法庭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朱文哲再次深切地感受到“龙山经验”的魅力。
龙山法庭庭长卢发扬说,在龙山镇,法官不再仅仅是法官,他们也是调解指导员、社会综治员、矛盾消防员;而村干部,在法庭指导下,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坚强堡垒,牢牢地将矛盾纠纷吸附在最基层、解决在最源头。“民心被理顺,纠纷被化解,这么大一个农房改造项目才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走出法院的“龙山经验”
发源于龙山法庭的“龙山经验”,如今早已走出龙山,走出法院。
近年来,永康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迭代升级“党委领导、各方联动、靠前履职、分层递进、矛盾减少”为核心的“龙山经验”,横向到边推动诉源、警源、访源“三源共治”,纵向到底强化市镇村“三级联动”,确保6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村(社)层面,30%以上化解在镇街层面。
2022年,永康市全年诉讼量同比下降28.90%,有效警情数、刑事发案数同比下降10.9%、13.1%。
回到龙山法庭,法庭的调解“朋友圈”如今已越来越大。
在永康市人大常委会和永康法院合力推动下,“龙山经验”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式成立,聚合人大代表和法院力量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法官讲法理,代表说情理,我们不仅将联络站做成纠纷终点站,更让它成为当事人新生活起点站。”金华市人大代表吕月眉说。
而桥下东村,早已评上永康市首批“无讼无访村”,这个14年无诉讼案件的美丽乡村,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了“大小矛盾均不出村”。
这一切,都让卢发扬更加有信心:法庭墙上那组不断下降的数字,一定还会继续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