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依法行政 > 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多元救助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温度

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多元救助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温度

发布时间:2023-11-10 来源: 福建长安网 作者:佚名

  守护童真与微笑

  ——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多元救助让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温度

  □记者 邱玉香 通讯员 蒋晨婕

  “父母之恩,天高地厚,恩情罔极人伦……”今年来,龙岩市永定区人民检察院将“客家祖训”家规与业务办理相结合,深度融合红色教育与法治教育,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长。

  个性帮教

  助失足少年重燃希望

  “你们看看,这孩子的笑容多灿烂啊,他最近经常参加社区志愿活动,逗得老年人可开心了。”近日,永定区客家土楼义工协会的义工拿着涉罪未成年人小清(化名)的视频给检察官马晨曦看。

  今年1月,小清因琐事和朋友胡某发生冲突,胡某被打伤。经鉴定,损伤程度为轻微伤。受理该案件后,永定检察院“晨曦”团队联合区司法局、永定客家土楼义工协会对小清展开社会调查,发现小清父亲忙于生计、母亲照顾年幼弟弟,对于小清的关爱和管教少,是促使小清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了解情况后,晨曦团队积极引导小清向胡某诚恳道歉,促使双方和解,并经不公开听证,永定区检察院依法对小清作附条件不起诉决定。

  “原广东梅州大埔地下党委负责人之一的邹作仁,在伯公凹组建了家庭式交通小站。当年的伯公凹不到30人,但是为了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献出了13个年轻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考察期内,“晨曦”团队积极运用本地红色资源,将“客家家训馆”“伯公凹”“金谷寺”等地方作为小清考察帮教的一个重要场所,并引用“陈氏家训”“孟母三迁”等作为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帮助小清改掉坏习惯,督促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暴躁脾气改掉了,学习也不断进步,写完作业后还知道带弟弟玩,跟我们关系也好多啦……”小清的母亲对回访的检察官马晨曦说。

  红色教育

  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你们知道共和国第一个由人民代表选出的检察长是谁吗?”“我知道,他是永定人。”“我去过他的老家,可是那只剩下一面墙了。”一句句稚嫩而又响亮的话语回荡在检察文化中心。今年以来,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铭记党的光辉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永定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红色+法治”检察开放日活动,邀请百余名师生走进检察机关。

  如何将红色传统文化与法治教育相结合,这是晨曦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再多的纸上教学都不如现场教学来得生动!”秉持这样的原则,晨曦团队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普法课堂,带领未成年人走进牛牯扑、法治教育基地、红色交通线等地,通过讲解《一盏灯、三块银元、七位烈士》《人民永远的勤务员》、永定暴动及宪法的诞生等,让未成年人了解革命和中国法治发展历史,引导未成年人对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端正价值追求,自觉遵守法律。

  关爱疏通

  加强精准化司法保护

  “妈妈,我好害怕。”这是每一个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去年7月,在公安机关普通询问室内,年龄较小且刚遭受侵害、还处于惊慌未定的小如(化名)感到害怕,面对公安机关的询问一言不发。

  为有效缓解未成年被害人心理负担,永定区检察院联合区公安分局、卫健局等7家单位建成未成年人“一站式”关爱中心并会签《关于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办案取证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一站式办案、一体化保护”为导向,一次性开展案件询问、证据提取、心理疏导等工作,最大可能减少对未成年被害人造成二次伤害。

  “小朋友,不要怕,妈妈在你的旁边。”在案件办理中,晨曦团队充分利用一站式关爱中心,积极邀请心理老师对小如进行疏导。听取小如陈述后,“晨曦”团队从严从快办理案件,坚持高压态势,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实行“零容忍”打击。

  综合救助

  让检察温度可感可知

  “谢谢你们,孩子的医药费已经交上了。”近日,未成年被害人小芳(化名)的母亲打来电话,告知晨曦团队这个好消息。今年1月,小芳因遭遇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伤残,肇事者因车辆未交保险、家庭困难等原因迟迟没有支付医药费,而小芳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已经先行垫付的医药费还远远不够。

  受理该案件后,晨曦团队第一时间听取了小芳及其监护人的意见,并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再交不上钱,孩子都没办法在医院住了……”小芳母亲的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晨曦团队每一个人的耳边。

  “小芳遭受了侵害,而家庭确实困难,肇事者又没有赔偿。”“救助小芳这件事不能等了!”晨曦团队秉持“救助优先”理念,对小芳开展个性化救助,联合多部门共同对小芳提供经济帮助,发放司法救助金3万元。

  今年以来,晨曦团队主动作为,把困境儿童、因案致贫未成年被害人的救助作为关注重点,积极与民政局、妇联、教育局等单位沟通,会签相关文件,推动相关部门向困境儿童、因案致贫未成年被害人提供经济救助、身体治疗、心理疏导等服务,健全困境儿童、因案致贫未成年被害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给予未成年人最全面的司法保护。

  责任编辑:林少颖


原文链接:http://www.pafj.net/html/2023/pinganjianshe_1109/370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