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全省首例走私新型毒品“听话水”案开庭宣判

全省首例走私新型毒品“听话水”案开庭宣判

发布时间:2023-11-16 来源: 山西长安网 作者:佚名

  看过《猎罪图鉴》的亲们,你们是否还对剧中柳小叶称被三只眼的人侵犯这一场景有印象,这显然不符合常理。经过画像师的剖析,认为这是服用“听话水”后思维错乱,将不同人的五官混杂在一起,由此推断出这是一起轮奸案。同时,警方在她体内检验出了γ-羟基丁酸。这种被称为“听话水”的物品,其实是一种新型毒品。你一定不会想到,这种新型毒品会“变装”成“精华油”出现在身边,比如下文中这位男子,在邪念的驱使下竟网购了“听话水”。他的行为如何定性,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11月1日上午,太原中院开庭审理了我省首例走私新型毒品——“听话水”案,并当庭宣判。

  

  

   ▲审理查明 →

  2022 年 7 月,太原市的王某通过QQ、微信、“土豆”APP 等软件,在明知“听话水”具有致幻功能、属于违禁药品的情况下,仍以人民币880元的价格从境外网购了“听话水”。

  同年9月8日,公安机关在某产园区项目部将收取上述包裹的王某抓获,现场查获伪装成“按摩精油萃取精华”的液体一瓶。经鉴定,查获液体中检出了γ-羟基丁酸成分。

   ▲裁判结果→

  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王某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明知是毒品而从境外购买并以寄递方式入境,其行为已构成走私毒品罪,依法判决被告人王某犯走私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元。

  王某当庭表示认罪认罚。

  省市人大代表,三级检察院,太原海关缉私局及市公安局禁毒大队相关人员观摩了庭审。

  

   ▲禁毒小知识→

  

  什么是“听话水”

  “听话水”是以第三代毒品为主原料的软性毒品。第三代毒品是第二代毒品——化学合成毒品的变种,通过对这些化学合成毒品结构进行修饰改变而产生区别于原毒品的新结构,但是,其危害性与原化学合成毒品相差无异。
那为什么将其命名为“听话水”、“失忆水”、“迷奸水”、“神仙水”等呢?这是因为该类毒品非常易于伪装,其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Gamma-Hydrobutyrate),简称GHB,又名“听话水”“失忆水”,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又容易溶于水和酒精的中枢抑制剂,也有白色粉末、药片和胶囊等剂型,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在饮料、酒水中添加后很难被察觉。因此,它就成为了许多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优选”之一。
在临床上,GHB有时候会用作麻醉剂,但其安全剂量范围很小,过量就会产生恶心、失去意识、心率减慢、头晕、记忆力丧失等致命危害。而更为不幸的是,目前没有针对GHB的特殊解毒剂。而且与其它毒品混合,危害增强。

  因此,在我国GHB属于第一类管制精神药物,受到严格的管控。走私、贩卖、吸食GHB等行为都将承担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相关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刑法所指的毒品,包括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禁止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储存、提供、持有、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走私、运输、制造、贩卖毒品罪】
第三百四十七条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鸦片一千克以上、海洛因或者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或者其他毒品数量大的;(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三)武装掩护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四)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五)参与有组织的国际贩毒活动的。

  【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

  第三百四十九条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为犯罪分子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容留他人吸毒罪】

  第三百五十四条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法官提醒:

  迷奸的药物种类有很多,例如三唑仑、氯胺酮、γ-羟丁酸等,此类药物服用后的功效虽不尽相同,但大多数都是精神类药物,服用后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在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将“听话水”等迷药掺入酒水中诱骗他人喝下,受害人因迷药作用而失去意识,丧失反抗能力,继而受到侵害。

  广大群众,特别是女性群体要增强防范意识,在社交场合警惕陌生人提供的饮品,万一不幸“中招”应保持冷静、及时报警,保护好自身安全。
独身一人不要轻易到酒吧、KTV等场所饮酒,尤其是不要喝陌生人递过来的新型饮料(酒水),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更要降低对娱乐场所里的新型物品的好奇心,多学习一些禁毒普法知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千万不要因好奇购买、尝试毒品,也不要以为网络购买难以追查而抱有侥幸心理。

  如遇到亲朋好友要求海外代购药品的,一定要认真阅读说明书,对于要求代购国家管制类精神药品的,果断拒绝。

  

  来源:太原中院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www.sxpeace.gov.cn/article/d68ceadb4956487ebb1134e53e30c54c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