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近日,本溪市溪湖区人民检察院充分运用检调对接机制,促成一起发生在亲兄妹之间的轻微刑事案件和解,修复了亲情裂痕。
2022年3月,年过花甲的陈某甲和妹妹陈某乙因父母的赡养费分担问题发生口角,进而厮打起来。致陈某乙左侧胸部多发肋骨骨折,经鉴定为轻伤二级。同年5月,公安机关对陈某甲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后对陈某甲取保候审。今年7月12日,案件移送至溪湖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为妥善处理这起发生在亲兄妹之间的刑事案件,案件承办人前往案发现场进行实地复核,走访邻里和各自家庭,逐一进行询问调查,深入了解案件起因,积极寻求通过刑事和解既解“法结”又解“心结”的可能。
“我受伤后,他从没上门看过我,也没给过任何赔偿。我绝不原谅他,要严惩他。”面对检察官的询问,妹妹陈某乙十分激动,哭着道出内心的不满。而哥哥陈某甲的态度同样强硬,“我没那么多钱赔给她,也不打算和解。”
经过调解,最终,在检察官和人民调解员的见证下,陈某甲和陈某乙当场签订了和解协议,兄妹俩握手言和并流下泪水。溪湖区检察院依法对陈某甲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察官说案
本溪市溪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四级高级检察官沙俊:在办理近亲属之间的轻微刑事案件中,如何在“案结”的同时实现“事了人和”尤为重要。
了解此案情况后,我们充当兄妹间的“传声筒”,通过换位思考、情感感化等方式,并从法理兼顾的角度提出解决建议。经过不断努力,二人均表达了和解意愿,但对赔偿数额无法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考虑到当事双方均系老年人,还牵扯家庭矛盾、金钱纠纷等问题,我院决定启动检调对接机制,邀请人民调解员一起参与调解工作。我们和人民调解员在充分了解双方情况的基础上,靶向制定、调整调解方案,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分别给两兄妹及家属做思想工作,解释此类案件最高赔偿标准上限。经过不懈努力,兄妹由一开始的互不相让慢慢变成了互相退让,最终达成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