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市比如县白嘎乡地处比如县东部,与那曲市索县赤多乡、昌都市边坝县尼木乡接壤,冬虫夏草是当地农牧民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多年来,受历史遗留的边界草场纠纷等原因,白嘎乡与赤多乡、尼木乡边界纠纷及越界采挖虫草现象严重,群众之间纠纷较大,虫草采集期间造成的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近年来,白嘎乡党委、政府始终把虫草采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坚持问题导向,认真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实际,探索创新推出虫草采集纠纷“五个一线”解纷工作法,推动群众虫草采挖工作依法、有序、安全开展,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稳”的重大转变,近十年来该乡涉虫草采挖案(事)件“零”发生。
组织体系“建”在一线。组建虫草采集点临时党支部,构建“党支部+帐篷网格+联户单位”纠纷调解模式,实行支部成员包片、党员包帐篷、联户长保户,设立纠纷排查调解站点,做到有诉求找支部、有纠纷找党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片制度,乡、村干部随群众进山驻点,以服代管、以巡代排、依法调解,构建起三级干部抓纠纷排查调解的工作格局,确保虫草采挖安全有序。
法治服务“跟”在一线。全面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寓服务于管理,深入采集点、帐篷内、交通口,听民意、摸实情,疏情绪、强管理,随时了解掌握采集动态,精准施策,科学管理,确保虫草采集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进行。发挥“朗扎调解室”辐射带动作用,从村(社区)调委会挑选威望高、经验丰富的“三老人员”、党员等组成“夏尼调解队”,主动和“最难缠”的群众结亲、向“最有意见”的群众请教,用群众化的语言、接地气的方法开展调解工作,成功调解长达40年跨界纠纷2起。全面清理违规落户、空挂户、双重户等户籍乱象,整治因无证收购、恶意抬价等违规行为导致的虫草交易纠纷180余起,有力维护了虫草采挖和市场交易秩序。
宣传教育“导”在一线。在虫草采集点深入开展普法宣传,引导群众依法依规采挖虫草,合理规划虫草收入,推动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发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虫草采集中的指导、约束作用,增强群众内生动力,时刻保持冷静客观、理智耐心和自我克制,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坚决防止矛盾激化升级。在采集点巡回开展法治宣传,将法律服务贯穿虫草采集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积极引导群众尊法学法用法,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纠纷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群众参与“融”在一线。公安干警、牧民党员、网格员、联户长组成治安联防队,常态化开展巡山巡线、入户走访、纠纷排查,为采集点群众筑起一道道“安全墙”,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哪里。充分发挥“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优胜者模范带动作用,引领群众参与采集点纠纷排查化解,维护采集秩序,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
科技支撑“架”在一线。在采集点一线通过视频监控,加强对重要道路交通卡口路段、帐篷密集区纠纷隐患24小时动态视频巡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增设无人机巡线,变地面人力巡线为地空全方位巡线,及时发现虫草采集点群众异常动向和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倾向,切实把纠纷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强化沿途公安检查站外来人员信息查验,将纠纷隐患堵在“源头”、拦在“界外”,严防因盗采等问题引发虫草采挖纠纷。制作“IC卡”虫草采集证,强化防伪验证,线上、线下快速查验采集人员身份信息,有效堵截无证采集,用“小程序”解决虫草采集纠纷“大问题”。
今年7月,白嘎乡和尼木乡共同签订了《睦邻友好 边界共建》协议。“协议的签订既是双方党委政府优势互补、共建共治共享的有益探索,更是白嘎乡在逐步探索解决虫草采集纠纷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代表着白嘎乡冬虫夏草采集纠纷‘五个一线’解纷工作法彻底形成。”白嘎乡党委书记次旺顿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