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郡天涯亦潇洒
——曾巩与福州
□练建安
北宋熙宁元年(1068),福州知府程师孟在乌石山建道山亭。元丰二年(1079),程师孟约请曾巩,作《道山亭记》。
曾巩以文章名扬天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道山亭记》使得该亭遐迩闻名。《道山亭记》后来被认为中华古典散文名篇。曾巩笔力壮阔浩瀚,文采雄伟奇崛,叙述了福建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最后写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画龙点睛。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太史公寓主意于客位,允称微妙。”《道山亭记》就是“寓主于客”的微妙佳作。百年后,南宋豪放派大家、福建莆田人刘克庄登临乌石山,大为感叹:“绝顶烟开霁色新,万家台榭密如鳞。城中楚楚银袍子,来读曾碑有几人。”又五百多年过去了,清乾隆年间的翰林院编修、“江南老名士”沈德潜高度称赞《道山亭记》。他说:“建一亭无甚关系,故只就山川险远上著笔,此做枯寂题法,于无色处求出色也。前水陆二段,何减韩柳。”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抚州南丰)人,生于耕读世家。曾巩早年因家道中落,躬耕南源,勤学苦读,登嘉二年(1057)章衡榜进士。
丁酉科主考官是文坛大师欧阳修,共录取进士388人,状元章衡是福建浦城人,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等名家与曾巩为同榜进士。因其英豪济济,丁酉科被誉为“千年龙虎榜”。
此后,曾巩授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不久,入京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初(1068),任实录检讨官,后出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历任齐州(今山东济南市)、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知州,皆有善政。
熙宁十年(1077)八月,曾巩以度支员外郎、直龙图阁,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兵马钤辖。
曾巩“宦游九州”,福州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据《宋史·曾巩传》等史料记载,当时,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200多人。曾巩还奏请在沿海要隘增设巡检,以资防卫。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最让福州百姓称道的是曾巩太守“当官不与民争利”。话说当时福州官府种植的蔬菜大量上市,扰乱了市场,导致菜价越来越低,菜农的蔬菜滞销,收入大减。曾巩立刻取消福州府的种菜收入,下令州府菜园不种蔬菜改种其它作物,从而保障了菜农利益,为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
曾巩治理福州,政绩斐然。他在《福州上执政书》中写道:“自冬至春,远近皆定。亭无鼓之警,里有室家之乐。士气始奋,而人和始洽。至于风雨时若,田出自倍。今野行海涉,不待朋俦。市粟面米,价减什七。此皆吾君吾相至仁元泽覆冒所及。故寇旱之余,曾未期岁,既安且富,至于如此。”又在《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中说:“自去冬及今春以来,上赖朝廷威德,蚁聚余寇,悉又殄除。田畴之间,连获登稔。今山海清谧,千里宴然,里闾相安,粟米丰羡。臣于所部,乃无一事可以自效。”曾巩治理福州的政绩,传扬到了当时的京师一带。曾巩以诗记事。《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云:“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默坐海边何计是,白头亲在凤凰城。”
曾巩是大孝子,他思念在京城的白发老母,多次上书恳求调动。朝廷终于在元丰元年(1078)批准了他的恳求,离开福州,入京“召判太常寺”。
熙宁十年(1077)八月至元丰元年(1078)九月,曾巩任职福州,廉洁奉公,口碑甚佳。作为“百代贤师”“千秋醇儒”,曾巩为福州留下了60余篇诗文。
曾巩在福州的写作,除奏状、启状、子、书表、祭文以外,散文名篇首推《道山亭记》。元丰元年入夏,福州久旱不雨。曾巩写了多篇祈雨文。传说,《福州鳝溪祷雨文》写成,天降甘霖,万物复苏。曾巩极为喜悦,又写下了 《谢雨文》。其爱民之情,可见一斑。此外,曾巩还写有《福州谢到任表》《福州谒夫子庙文》《福州谒诸庙文》《谢元丰元年历日表》《进奉元丰元年同天节功德疏状》等文章,近20篇。
当代文学大家钱钟书著有《宋诗选注》,评价了曾巩诗歌。他说:“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的诗歌远比苏洵父子好,绝句的风致更比王安石有过之而无不及。”
曾巩擅长写诗,有400余首传世。曾巩在福州一年零一个月期间,时年59岁至60岁,作诗42首。有学者考证,这是曾巩的一个创作高产期。
《宋诗选注》是学界公认的当代宋诗经典选本,它收录了宋朝81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收录曾巩的两首诗,《西楼》与《城南》,都是写于福州的作品。《西楼》:“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城南》:“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曾巩离开福州后,奔任途中却改知明州(今浙江宁波),后历任亳州(今安徽亳县)、沧州知州;又入京任史馆修撰,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曾巩卒于江宁府(今南京市),他再也没有回到过福州。
有道是,历史会记住每一根头发的掉落。一位为福州名城增光添彩的大文豪,一位千秋醇儒,一位清廉爱民的好官,注定要长留在榕城的历史星空之上,熠熠生辉。
在江西抚州南丰琴城南门、盱水河畔的一处半山腰上,一组气势恢宏的仿古建筑群巍然屹立,这就是江西省十大历史名人纪念馆之曾巩纪念馆。
我知道,这个纪念馆是有形的,有神形兼备的仪式感。其实,曾巩还有一座纪念馆,那是无形的,如微风,如和煦阳光,镌刻在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长卷里,亘古绵延。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