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入推进公安机关“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德阳公安结合德阳实际优化“我为群众办实事”20条为民服务措施。
一、强化社会治理,提升“安全指数”
1.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围绕群众深恶痛绝、社会高度关注、治安影响突出的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和盗窃电瓶车、摩托车、入室盗窃等传统侵财犯罪,全力组织专案攻坚,全面提升破案打击质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2.加强治安乱点整治。根据发案情况和社会治安态势,动态化开展区域性集中清查整治行动,适时对治安形势复杂和侵财类案件高位运行的重点区域、部位进行治安乱点挂牌整治,强力整治清除社会治安乱源。
3.开展噪音扰民问题专项整治。针对广场舞、打陀螺、小区麻将等多发性噪音扰民问题,联合城管部门定期开展专项巡查检查。凡接到群众治安投诉,第一时间开展现场依法处置。
4.大力整治扒窃违法犯罪。组织专门力量针对菜市场、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等扒窃案件易发区域,开展便衣反扒,严厉打击城区街面扒窃违法犯罪,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023年实现扒窃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0%以上。
5.强化吸毒人员管理与服务。加强与基层党政衔接,做好吸毒人员管理、病残吸毒人员救助治疗、吸毒人员自愿戒毒工作,协同禁毒委成员单位开展禁毒宣传、吸毒人员就业指导及法律援助等工作。
6.常态开展“团圆”行动。针对历年被拐卖和走失儿童,组织市县两级打拐办,通过上门采集和在各派出所设立血样采集点等形式,大力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刑事科学技术进行亲缘比对,全面查找被拐、失踪儿童下落,积极组织认亲活动,全力帮助失散儿童找到回家路。
7.开展“反诈骗护万家”宣传。高效运转“96110”反诈专线,实现全天候预警劝阻工作。组织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快手国家反诈中心、熊猫反诈公众号及抖音等多媒体进行全覆盖反诈宣传,适时集中公布一批典型案例;推动“无诈小区”“无诈校园”“无诈单位”创建,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
8. 开展涉众型经济犯罪场所大排查、大整治。集中对市区写字楼宇、小区、出租房、农家乐等容易非法集资、传销及其他涉众型经济犯罪场所组织开展定期大排查、大整治,最大限度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9.发挥110报警台为民服务直通车作用。推进接报警秒级响应、快速分流、就近调警、快速出警,对走失、死亡、涉校等特殊警情提级响应,用接处警工作效能推动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平安幸福指数。
二、强化秩序维护,提升“满意指数”
10.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集中开展货车、摩托车、电动车整治,强化“旅游客车、客运班线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重中型货物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管理,严查“三超一疲劳”和酒驾、毒驾等违法行为,铁腕治理各类交通“顽疾”,严防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11.实施“护蕾”行动。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周边加强高峰勤务,落实“护学岗”机制,督促学校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守护学生安全。联合市场监管、城管执法、教育、卫健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市校园食堂及周边商户摊点检查,保护“舌尖安全”。常态开展校园周边网吧、电竞酒店清理整治,加大节假日期间专项巡查,加强与文化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建设,从严查处容留未成年人上网行为。
12.现场查纠首违免罚和电子抓拍首违免处。现场查纠发现未携带机动车驾驶证的,经系统核实免于处罚;七座(含)以下非营运机动车在德阳市辖区首次轻微交通违法行为,现场服从交通民辅警指挥、劝导、纠正,及时消除违法行为的,不予罚款和记分;七座(含)以下非营运机动车在德阳市辖区路口压实线、不按车道行驶(未影响其他车辆行驶、未造成交通事故)等轻微交通违法行为,首次被电子监控设备摄录的,免于罚款和记分。
13.增设限时停车泊位。进一步在学校、医院、老旧小区周边选择具备条件的道路施划一批限时停车泊位,允许车辆限时、免费停放。
三、强化为民服务,提升“幸福指数”
14.开设证件办理“绿色通道”。市、县两级公安政务服务窗口为现役军人、残疾人 、高考学生等特殊人群开设绿色通道。开辟重点企业交管服务绿色通道,为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企业或涉及政府重点工程、重大民生事项等单位开辟牌证业务“绿色通道”,实现特事特办;为辖区出租、客运企业车辆登记提供“上门查验”服务,实现急事急办。
15.推行延时预约服务。市、县两级公安政务服务窗口在工作日内推出延时服务,不接待完最后一名群众不下班;非工作日推行预约服务,解决办事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问题。坚持周六“考试专场”,每周六正常开展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业务,便利企业工作人员及广大群众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16.开展为特殊群体上门办理户政业务。对因个人特殊情况(如:久病卧床、瘫痪、行动不便等),本人无法前往公安户籍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的,开展预约上门办理。对急需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中高考学生、运动员、危重病人、集中用工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生及其他急需用证群众,线上申请省公安厅开通“绿色通道”办证服务,缩短证件制发周期。
17.为外籍人才提供便利服务。“高精尖缺”外籍人才经工作单位和兼职单位同意,在川渝和成都都市圈内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工作的,凭相关证件在建制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备案,即可跨区域兼职创业;外籍人才申请办理居留许可,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按规定核验本人有效护照后,可不留存护照原件,且办理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方便其在此期间持护照办理有关事项。
18.为紧急商务活动提供加急服务。为出境参加商务洽谈、签订合同、设备维修等紧急商务活动需办理出入境证件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面加急服务,便利我市企业发展境外业务。
19.优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审核全流程。深入贯彻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压缩备案审核环节和审核时间,将法定时限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承诺办结;依托“四川政务服务网”,全面落实“等保”备案资料提交、“等保”证明制作网上办理,实现申报单位“零跑路”。
20.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护航企业发展。持续开展“促品牌、 护发展”专项行动,深入摸排分析研判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以及侵害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和商业秘密等涉企违法犯罪线索,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立案打击,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和合法权益,服务全市企业经济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