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宣传册我要认真看,多学点禁毒知识。”11月20日9时许,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学林路,李师傅从禁毒社工手中接过禁毒知识宣传册,认真看了起来。
当天上午,双柳街中心戒毒社区禁毒社工分成4个组,在辖区开展禁毒宣传,将禁毒知识送到每名居民手中。
双柳街做实党政引领,针对禁毒薄弱短板问题,有的放矢,齐抓共管。今年9月以来,双柳街依托打击治理毒品问题攻坚行动,一体推进打击、宣教、帮扶工作,推动社区、村湾全覆盖开展“无毒社区(村)”创建。
自行动开展以来,双柳街涉毒警情同比明显下降,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污水中毒品成分含量环比明显下降。
一体化作战 提升打击治理效能
打击治理毒品问题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双柳街按照市、区部署要求,对辖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逐人检测。街道领导包片、驻点干部包村、村(社区)干部包人,确保吸毒人员“应测尽测”。双柳街挂图作战,每日通报,做到“一人一策一专班”,逐人完善戒毒管理档案。
11月5日,武汉市公安局新洲区分局双柳街派出所民警查获吸毒人员海子(化名),经检测其尿检呈阳性,民警依法责令其强制隔离戒毒。
在新洲区分局一体化作战中心支撑下,办案民警对海子开展分析研判,排查其社会关系,成功抓获孙某、林某、叶某等5名贩毒嫌疑人,循线查获吸毒人员5名。
“治理毒品问题需要综合施策,每个参与单位都应发挥优势、认真履职,形成合力。”双柳街派出所教导员王腾告诉记者,依托一体化作战机制强化打击,辖区内吸毒违法行为明显减少,污水中毒品成分含量环比下降60%。
立体化宣传 营造全民禁毒氛围
“禁毒宣传工作还要再加强,阳大路路灯灯杆的广告要尽快协调到位,莲湖村要加强入户宣传。”10月20日上午,在双柳街道办事处会议室内,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正在召开,参加会议的除了党工委成员,还有各社区、村的负责人。
禁毒工作是当天会议的第二个议题,研究内容包含吸毒人员见面排查、戒毒帮教档案建设和无毒社区(村)创建等禁毒重点工作。
“我们将禁毒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会议固定议题,每周研究并落实工作措施。”双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勇介绍,双柳街制定“无毒创建”工作方案,将41个社区、村全部纳入无毒创建范畴,确定各社区(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并根据创建情况,择优命名优秀、示范“无毒社区(村)”。
双柳街在重要路口、显眼位置设置固定禁毒宣传标语46处、横幅70条、展板30块,张贴宣传海报80张;每个社区(村)布设禁毒宣传栏;开展“小手拉大手”“禁毒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10次;争取广告运营公司支持,提供广告位用于禁毒宣传。通过一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双柳街营造了禁毒知识人人皆知、禁毒攻坚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多元化共治 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2008年7月,周某因吸毒被警方查处。在周某进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过程中,社区民警、禁毒社工定期与他联系,帮他坚定信心,戒除毒瘾。
“经过社区民警、禁毒社工的宣传,我认清了毒品对人体的危害。”自那之后,周某再也没有沾过毒品,还主动跟以前的朋友划清界限。成功戒毒后,周某在家人鼓励下,重新进入建筑行业。目前,他的公司拥有3个生产基地,收入稳定。再遇到以前的朋友,周某总是善意劝导他们尽早摆脱毒品,还对他们说:“戒毒以后,到我公司里来做事。”
“戒毒人员最终要回归社会,正常生活。”陈勇介绍,根据街道统一安排,社区(村)干部对辖区戒毒人员跟踪帮教,每周见面了解其戒毒状况、思想动态,实时评估其戒毒成效,对有生活、就业、就医困难的戒毒人员,及时进行帮扶救助。
武汉市推出了“5+N”包保机制,即对社戒社康人员实行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禁毒社工、网格员、家属“五员共管”,卫健、司法部门参与心理辅导、戒毒治疗,教育、人社、民政部门参与就业帮扶、生活救助,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家庭关系修复等。双柳街依托“5+N”包保机制,对需要就业帮扶的社戒社康人员,协调教育、人社等部门参与帮扶,对需要生活救助的社戒社康人员,协调民政部门和禁毒志愿者等参与帮扶,对需要修复家庭关系的社戒社康人员,协调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参与工作,共同帮助社戒社康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做实党政引领,针对禁毒薄弱短板问题,有的放矢,齐抓共管
●将禁毒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会议固定议题,每周研究并落实工作措施
●依托“5+N”包保机制,多部门合力帮助戒毒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 杨槐柳 通讯员 冯 威 周 涛)
稿件来源:人民公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