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儿庄法院秉持能动司法理念,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3+3+3”工作机制,立足“三个平台”、“三个环节”、“三个服务”功能,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止纠纷于未诉,化矛盾于萌芽,让群众感受到公平公正就在身边。
一、筑牢“三个平台”,实现司法服务全覆盖
搭建多元解纷平台。主动融入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与台儿庄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和各镇街等单位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非诉衔接等工作机制,构建“多元调解+一庭两所+矛调中心”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拓宽纠纷化解渠道,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深走实。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社会调解等12家调解组织引入调解平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和行业资源,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的纠纷化解体系。今年以来,分流至诉前调解的纠纷3495件,调解成功1964件。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云审判”“云调解”,让群众随时随地享受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解纷服务。对两处人民法庭诉讼服务大厅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供集就地立案、网上立案、网上保全、现场缴费、文书印制、线上服务等功能的人民法庭“一站式”诉讼服务,实现了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次通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了诉讼与调解、线上与线下无缝衔接。
搭建巡回审判平台。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加大巡回审判力度,选取部分家事、赡养、邻里纠纷等案件进行巡回审理,通过以案释法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今年以来,共开展巡回审判23次,把法庭开到了人民群众“家门口”。同时提供上门立案、上门调解服务,让司法既有温度又接地气。
二、聚焦“三个环节”,构建全端诉源治理新格局
前端源头疏导“治未病”。延伸人民法庭触角,加强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庭所联动、庭司联调、庭信联通、庭校联谊的“四联共建”机制,构建司法力量向村居、学校等延伸的多元解纷网络,通过指导人民调解、委派调解、邀请调解、司法确认等方式,推动司法力量前置、阵地前推、关口前移、服务下沉,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今年以来,两处人民法庭成功将125件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中端实质解纷“治已病”。持续深化案件繁简分流,加强速裁团队建设,实现“简案快审、类案专审”。对于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的案件,“快立、快调、快审”,促进矛盾纠纷当庭快速化解。速裁案件平均办理天数19天,切实提高解纷效率。着力完善类案化解,与区关工委、区妇联、区民政局等部门建立婚姻家庭纠纷类案化解机制,成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室”,增强解纷合力。通过加强诉中调解和判后答疑,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而服判息诉,推动纠纷“一次性解决”。连续三年纠纷调撤率保持50%以上,服判息诉率保持90%以上。
末端综合治理“防再病”。认真做好案件审理的“后半篇”文章,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对办结案件,尤其是涉弱势群体、涉企业案件的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做好判后答疑、救助帮扶等后续工作,确保纠纷实质解决,防止“案生案”。坚持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复,对15件涉诉信访事项进行了实质性答复,答复率为100%,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突出“三个服务”,全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对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赡养费等案件,建立立审执绿色通道。开展涉民生案件、涉农民工工资等专项执行,执结民生案件873件,到位标的额4300余万元。在部分村居设立法官工作室,针对农村产业发展中常见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生产资料购置等问题,提供法治服务120余人次,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构建起“反向惩戒+正向激励+专项修复+综合治理”执行工作机制,对287家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企业及时解除失信和限高措施,督促企业诚实守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法官进百企”专项行动,采取“包保”企业方式,深入企业走访问需、释法答疑,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定向式、精准性的司法服务。
服务高水平法治建设。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司法服务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送法进村居”“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加大对民法典、防养老诈骗、反电信诈骗等与群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普法宣传。法官通过讲解典型案例、交流解疑等方式,引导群众真正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群众筑起法律“保护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