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面锦旗,都是一种肯定,一份信任;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记录了一个为民解忧的故事。饱含当事人对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职、守护公平正义,传递司法温度的充分肯定。近日,古交市人民检察院接连收到三面锦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吧。
司法救助暖人心 锦旗点赞检察情
“真的太感谢你们了,检察机关发放的救助金不仅解决了我一家人的燃眉之急,更让我心中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11月22日,司法救助申请人马某英来到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将一面写有“怀爱民之心 办利民之事”的锦旗交到了检察官手中并连声道谢。
2020年9月,高某驾驶超载货车,碰撞到路边停放的车辆,造成马某英的丈夫闫某强死亡,其余3人受伤,10台车辆损坏。案发后,马某英等人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判决高某赔偿577095.4元。判决生效后,高某因缺乏赔偿能力一直未履行赔偿义务。
古交市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部门在司法救助线索筛查过程中发现该案被害人闫某强的家属马某英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通过走访调查,承办检察官了解到闫某强死亡后,其妻子马某英独自抚养两个未成年孩子,小儿子还患有罕见疾病,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后,生活困难。经审查,马某英属于“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中的困难妇女,应当予以重点救助。我院立即启动救助程序,开通绿色通道,并指定专人办理。2023年11月15日,马某英及其家人收到司法救助金3.6万元。
为切实解决马某英的实际困难,古交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协调古交市妇联及当地居委会对其开展多元综合帮扶。司法救助案件办结后,古交市人民检察院与古交市妇联联合对马某英的家庭进行救助回访,了解到马某英及家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了明显好转。
下一步,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关注困难群体,坚持“应救助尽救助”原则,依法能动履职,持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温度与检察温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邻里纠纷得化解 锦旗感恩检察情
近日,一起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手持“公正执法清正廉洁 慰藉人生 服务社会”的锦旗来古交市人民检察院表达谢意,感谢检察官用热心、耐心、真心解决纠纷。
杨某甲(70岁)、杨某乙(66岁)夫妇与石某某(64岁)系邻居。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这对邻里却积怨很深。2023年3月3日早上,杨某甲、杨某乙夫妇与被害人石某某又因琐事发生冲突,撕扯中石某某胸部受伤,经鉴定,石某某胸部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该案系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年事已高,简单一诉了之,不利于矛盾化解。如果达成刑事和解,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讼累,节约司法资源。”承办检察官说。为解开双方心结,尽快化解矛盾,承办检察官多次前往双方家中、村委走访,了解双方矛盾根源及协商情况。主动邀请公安、妇联、值班律师等人员,就该案多次联调,共同对案件双方当事人释法说理。经过三个月多的努力,双方握手言和,多年积怨得到化解。
一面锦旗就是一片民心,既是对检察官公正司法、切实履行检察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办案宗旨的生动诠释。下一步,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将持续依法能动履职,突出溯源治理,开展多元化促双解,切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不断传递检察为民的力度与温度。
情系民生解水困 饮水思源送锦旗
“这次村民能够顺利地吃上水,真是多亏了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实打实的帮扶!”一大早,古交市人民检察院门口迎来一群人,他们笑容满面,满是感激地把一面写有“贴心为人民 高效办实事”的锦旗送到了检察院党组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张丽民手中。
自2023年4月底,古交市人民检察院与后沟村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张丽民副检察长多次带队前往后沟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存在问题。在一次调研时发现,该村因下雨滑坡导致水源被埋,村民吃水困难。“吃水问题是最贴近群众的民生问题,这可拖不得。”张丽民副检察长立即与古交市水务局磋商,结合古交市人民检察院饮用水安全公益诉讼专项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对水源地进行现场挖掘与修缮,经过加班加点施工,后沟村恢复了正常供水。
“明年,我院将协助立项申报大汶港水源引水工程,工程完成后将稳定解决后沟村及周边三个村村民的用水问题”,张丽民副检察长说。下一步,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将积极践行检察为民理念,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积极拓宽为民办实事渠道,持续跟进促使村民饮水难问题彻底解决。
来源:古交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