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以典型示范引领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省委政法委对101个创新工作法的先进典型进行了表扬和授牌,孝感市云梦县司法局吴铺司法所获此殊荣。
吴铺镇紧邻云梦县城区,辖区有城北皮草工业园、“云谷”高新工业区,镇域落户企业120多家,吴铺镇还有建筑之乡美誉,常年有1.6万余人在外从事建筑务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镇域劳务纠纷呈多发态势,近三年发生劳务纠份事件48件,均及时有效化解。吴铺司法所在化解劳务纠纷中,发扬和创新“枫桥经验”,逐步总结出“三分级、三认定、三联动”工作法,有效地将劳务纠纷化解在基层。
调解难度三分级,确保风险隐患控制得住
根据纠纷类型、参与人数、持续时长以及社会影响等预判调解难度级别,进行分级处置和及时调度。
将案情一般、法律适用明确、涉及人数较少的矛盾纠纷,定性为一般级别,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指派专人协助属地村(社区)限时化解。将案情复杂、涉及人数较多、容易引发个人极端事件的矛盾纠纷,定性为较大级别,由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直接进行专门调解。将跨地域、跨行业、涉及人数众多、调处难度大、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产生其它负面影响的矛盾纠纷,定性为重大级别,由司法所上报镇党委政府,由镇领导牵头,抽调专班人员进行集中调解。
详查细研三认定,确保事实证据掌握得清
在化解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矛盾中,个案不同,情况也千差万别,必须准确掌握第一手情况,才能主导调节方向,争取调解主动。
详查事实,认定劳务关系。基层劳务关系多具有临时用工性质,多数情况下未签订正式劳务用工合同、未明确界定彼此权利义务。因此,调处每一件具体的劳务矛盾纠纷前,第一时间深入劳务用工企业、施工现场、工友群体,调查劳务者工作时间、工资发放、劳务关系等情况,认真收集整理相关人证、物证。
客观辨析,认定责任主体。在调解过程中客观分析劳务用工规模、用工方资质、提供劳务方的务工时间、薪酬支付、劳务由谁支配等客观事实,依法辨析事实用工关系,确定责任承担主体。
依法细判,认定承责标准。根据《民法典》规定,提供劳务者因工受伤或工亡,其用工关系不同,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也不同。对提供劳务者工亡或受到伤害的,由司法所及时组织司法鉴定、确定损残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赔偿金核算,并请法律顾问进行把关。
协同合作三联动,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得了
镇党委政府坚持把司法所打造成“社会矛盾纠纷与权利救济”联合体,以司法所为主体,通过政府协同、部门联合、专班对接,着力将包括劳务纠纷在内的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
联动调查,互相补位。在劳务者受害矛盾纠纷中,公安派出所往往是第一时间的介入者,公安机关的调查笔录是可以确信的第一手证据。司法所在化解此类纠纷时,首先与辖区派出所进行沟通,根据情况分析研判,调整完善调查方案,通过“派出所+司法所”互相补位,取得“1+1>2”的良好效果。
联动协同,精准施策。在镇综治中心的主导下,司法所会同劳动人事、法庭等职能部门和属地村(社区)合力开展工作,实行个案会诊、一案一策,采取析法释理、以案释法、乡情感召、法官介入等方法,依法多元化解12件劳务纠纷。
联动会商,综合调解。对于重大、复杂、疑难劳务纠纷,司法所及时提请镇党委政府召开相关职能部门联席会商会,成立工作专班,制定调解方案,推动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
稿件来源:云梦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