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异常数据牵出庞大黑灰产业链 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15人落网

异常数据牵出庞大黑灰产业链 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15人落网

发布时间:2023-12-23 来源: 湖北长安网 作者:佚名

  手机开卡时,手机号却被人泄露,还被人实名注册App账号,用于网络诈骗。近日,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侦破一起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收缴涉案电脑8台、手机53部,查获公民个人信息30万余条,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这是一条由卡商、“接码”平台、号商等从业者构成的利用公民信息犯罪的黑灰产业链,每个环节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居民网络设备数量异常

  今年7月28日,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接市局线索:辖区有居民家中网络设备数量与居住人口数量不符,存在异常,可能在从事某种违法犯罪活动。

  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立即从一体化合成作战中心、法制大队、联合派出所等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班侦查。通过摸排,专班民警发现了一处专门从事网络犯罪的窝点。

  7月29日,专班民警在辖区某小区一处住房抓获邓某、呙某、丁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收缴作案手机20部、电脑5台,及涉案电话卡200余张。经审讯,5名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了其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

  审讯中,专班民警发现,该案涉及卡源、卡商、“接码”平台、号商等多个环节角色,分工明确,人员数量多,已成为一条完整的非法贩卖公民信息的黑灰产业链。5名犯罪嫌疑人在产业链中充当“接码人”角色,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待上游客户即卡商发来公民手机号、验证码后,他们第一时间利用手机号注册某款App账号。成功后,“接码人”在群内发送“成”字,告知对方这笔交易完成。当日,完成所有交易后,由“接码老板”艾某向卖号中介商结算费用。

  揪出“接码”平台老板

  根据“接码人”交代的线索,专班民警对“接码老板”艾某实施抓捕。8月1日,艾某落网。

  经审讯,艾某如实交代今年2月至7月之间,其与邓某共同出资在某小区开设工作室,购买电脑、手机,专门在网络上低价购买实名认证的手机号,在某款App上注册账号,注册成功后再将账号高价卖出,从中赚取差价。两人共拉拢呙某、丁某等5名“接码人”,专门在工作室从事“接码”工作。

  期间,艾某主要在网络上发布收购手机信息的广告,寻找有资源(公民信息)的合作对象,卖号中介商在网上看到信息后主动与艾某联系,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后,卖号中介商建立一个微信群,将卡商拉进群,艾某则将“接码人”拉进群,卡商、“接码人”在群内进行信息对接。

  每当交易完成后,艾某会要求“接码人”将注册好的App账号全部设置成女生头像,之后在网上出售。截至被抓获前,艾某共非法获利25万余元,邓某非法获利7万元。

  全链条打掉犯罪团伙

  摸清整个犯罪产业链条后,专班民警开始上溯源头、下追买家,开展全链条打击。他们发现该案中的数据源头来自一些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也就是卡商,行业内被称为“通讯内鬼”,其中2名卡商为在黄梅县某通信广场工作的蒋某、天门市某通信店工作的李某。

  8月7日,专班民警兵分两路,赶赴黄梅县、天门市,在当地警方协助下,将蒋某、李某抓获。经审讯,蒋某、李某如实交代在网络上看到卖号中介商招募“通讯内鬼”,每个号3元至9元不等,两人经不起诱惑,分别与卖号中介商达成合作意向,被拉进“接码群”。

  按照约定,蒋某、李某在为客户办理手机号开卡、充值等业务时,偷偷将客户的手机号发送至“接码”群,“接码人”在群内输入手机号后两位数代表接收到,并随即使用手机号注册App账号。验证环节中,“接码人”点击注册页面的验证码按键,此时当事人手机就会接收到验证码,蒋某、李某收到验证码后立即发至“接码群”,为“接码人”注册成功提供支撑。

  时机成熟后,专班民警在山东、辽宁等地相继实施收网行动。8月15日,专班民警将“卖号中介商”闫某、陈某夫妇抓获;9月8日,专班民警在山东省烟台市将另一个“接码”团伙中的黄某、隋某抓获,现场收缴作案手机16部、笔记本电脑1台;9月13日,专班民警在辽宁省大连市将批量收购账号的吕某、刘某、于某抓获,现场收缴作案手机6部、电脑3台。经审讯,以上人员均如实交代了其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事实。

  “被注册的这些账号,主要是帮网络违法犯罪分子‘引流’。”民警介绍,截至目前,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涉及多个环节,涉案金额200余万元,实现对该黑灰产业链的全链条打击。目前,以上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记者 肖新民通讯员 王秋霞)

  

   稿件来源:人民公安报


原文链接:http://www.hbcaw.gov.cn/pajs/53551.j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