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市域层面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具有解决社会治理中重大矛盾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有效的市域社会治理能够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道路,这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推进市域社会治理必须在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健全基层自治体系、夯实基层自治基础上,一方面,以德治为先导,通过核心价值浸润人心形成道德约束、通过榜样力量转化德行实现道德施教、通过公益服务邻里和谐主导道德建构,尤其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实现道德的引领、规范和约束功能,使德治成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以法治为保障,以良法促善治,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纠纷,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培养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市域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朔城区社会治理实践为例,近年来,朔城区着力打造“朔城街坊”社会治理品牌,不断创新治理模式,社会治理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尤其是“朔城街坊”社会治理模式连续三年获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20个优秀案例。这些成绩离不开“三治融合”的创新。但要更好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必须持续强化法治保障,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导入法治化轨道,不断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调解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有效发挥法治稳预期的保障作用,这样才能够确保社会既安定有序又充满生机活力。
朔城区自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以来,朔城区委政法委、区法学会充分发挥“朔城街坊”社会治理品牌作用,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要进一步加强法治保障,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取得新的成效,我认为,首先要增强人民群众学法、懂法、用法、找法、守法、遵法的意识和能力,全面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具体如下:
一、要树立一个理念
朔城区法学会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朔城区法学会联合区委党校出台相关文件,把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朔城区法学会会同区教育部门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法治观念,持续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模拟法庭、宪法宣誓等活动,把宪法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青少年从参与者、体验者、研究者角色,转变为法治教育的宣传者、传播者、实施者。同时充分发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辅导讲座、在线学习等多种方式和载体,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学第一课”等活动,来提升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素质。抓住重点节点这一“关键时期”。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以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禁毒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双百活动报告会”等主题法治宣传活动为牵引,朔城区法学会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注重运用群众身边的事例开展生动直观的宪法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免费赠送宪法文本活动,以点带面,深入到基层,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二、要搭建两个平台
朔城区法学会着力建设新媒体宣传阵地和乡村法治宣传广场“两个平台”,依托信息技术优化治理工具,发掘和完善新的指标和评价体系,通过“互联网+实体阵地”线上、线下同步发力的方式,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全方位开展普法宣传,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智能手机拥有基本全覆盖,区法学会深化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根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实施方案》晋发【2021】44号文件精神,到2025年,全省内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个法治文化宣传栏(长廊)等阵地,朔城区法学会牵头,率先在全区14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安装129个固定政法宣传栏,每一组宣传栏除宣传内容外都设有“朔城政法”“朔城街坊”“朔城区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并开通了民情上报、街坊说吧、政法矩阵和民法典特色专栏等,为基层群众近距离提供多层次的法律方面服务。同时,着力创新“基层普法志愿者活动”“双百报告会”等宣讲的内容和形式,主动适应新形式下法治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要求,贴合社会法治需求,着力推动法治宣讲的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服务法治实践的广泛性,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沉浸式传播转变,广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不断提高法治宣讲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让群众更广泛了解和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律素养,强化“法治明白人”培养。
三、要凝聚“三方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解决好广大人民最关切的权益保障、公平正义等问题,切实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法律工作者力量,朔城区法学会坚持抓住讲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坚持政治标准、专业标准,整合讲师资源,引导全区法学法律人才库成员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走出书斋、走出课堂,发挥专业优势,组建高素质普法宣讲团,密切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的结合,有效服务依法治区实践。凝聚全科网格员力量,朔城区法学会以全科网格建设为抓手,聚焦基层基础,从线下到线上,形成网格合力,实现共治共享,助力基层法治宣传。同时,大力实施职能整合融合,切实推动管理职能进网格、民生服务进网格、政策宣传进网格、民意收集反馈进网格。发展多重身份的法治网格宣传员助力基层法治宣传。 凝聚广大青年普法志愿者力量,朔城区法学会不断提升普法队伍的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为民情怀,加强普法队伍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与团区委联合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始终活跃在基层一线、服务到群众身边的优秀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更好发挥在全面依法治区实践中的生力军。形成普法宣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社会组织体系。
以基层普法筑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就要着眼于市域社会治理长远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法治化市域社会治理效果。通过基层普法宣传和“双百”报告宣讲会,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引导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建设市域核心区、打造品质新朔城”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来源:朔城区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