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平、小安最近好吗”“阿姨,我们很好”……这样的对话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这是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检察院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对被救助对象进行不定期回访时的一段对话。
近年来,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落到群众最需要处,探索多元救助模式、改变办案模式、举行公开听证和建立回访机制,积极推进司法救助工作。2020年以来,全院共计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46件,发放救助金102.3万元。
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检察院着眼于检察办案所有环节,建立司法救助案件线索联动机制,变“坐等线索”为“发掘线索”,形成救助工作“一盘棋”格局。各业务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主动了解当事人因受不法侵害造成损失和生活困难情况,并对有关情况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告知当事人,同时将线索材料及时移送控申部门跟进办理,通过发放司法救助金等形式,帮助救助对象走出困境,将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筛查贯穿到检察办案各环节、全过程,确保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在检察环节“应救尽救”。
积极履行职能,加快救助速度。将司法救助案件办理方式由“被动受理”转变为“主动办理”,指导帮助当事人书写司法救助申请书,尽快完成案件材料收集工作。简化审查程序,从快审查生活困难当事人救助条件、救助依据等,缩短审查办案期限。根据救助人情况,健全救助金发放卷宗和台账,从快将救助金发放到当事人手中。
协调多方参与,开展多元救助。加强与教育、民政、人社、医保、退役军人事务以及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着力构建多元化救助格局,共同搭建工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工作联动、效果互促,强化司法救助案件线索移送,实现精准救助。对于涉及特殊救助主体的案件,主动联合其他部门形成救助合力,以“国家司法救助”带动“社会性救助”,以“我救”促“众扶”,让司法救助覆盖面更广、辐射圈更宽。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人文关怀。为确保救助金用作未成年人必需的合理支出,该院建立定期发放、地方政府监管的救助金发放模式,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走访等方式,对被救助人进行回访。创建“司法救助+心理疏导”模式,针对刑事案件被害人的心理创伤,开通心理疏导绿色通道,积极排解当事人情绪,并为其量身定制最佳救助方案。
聚焦特殊群体,实施精准救助。该院结合“司法救助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助推乡村振兴”“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专项活动,重点将农村地区生活困难当事人、困难妇女、未成年人、困难户、残疾人等群体纳入司法救助重点对象,有效预防因案致贫、因案返贫。2020年以来,共救助未成年人14人、困难妇女13人、残疾人9人。
下一步,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检察院将以“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专项司法救助”“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专项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拓宽案件线索,扩大案件办理规模,不断提升司法救助的覆盖面和受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