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法治纵横 > 绘就法治中国的湖南画卷——湖南省高质量推动全面依法治省走深走实

绘就法治中国的湖南画卷——湖南省高质量推动全面依法治省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1-01 来源: 湖南长安网 作者:佚名

  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石,也是百姓平安幸福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彰显了我们党矢志不渝推进法治建设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去谋划、推动平安湖南、法治湖南建设。

  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十年来,湖南省认真落实中央法治建设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全力抓好中央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及湖南省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十年来,湖南省全面依法治省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努力打造法治湖南建设“升级版”,为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这是一幅壮阔的美丽画卷: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为湖南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定护航。

  这是一曲动人的时代乐章:执法精准规范,公平正义惠及人民群众,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建设法治湖南,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湖南的具体实践,是依法治省的深化和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高位全面推进法治湖南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历了“六五”“七五”“八五”普法的春风化雨,湖南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法治湖南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省干部群众的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逐步提高,全民守法渐成自觉,三湘大地热潮涌动、活力迸发。

  司法行政机关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湖南省司法厅积极主动把司法行政工作融入法治湖南建设之中,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更好地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推开司法行政、普法宣法这扇窗,法治湖南建设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服务中心大局

  安全发展有力有序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坚持党的领导,早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题中之要义:

  湖南省委成立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省委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14个市州、123个县市区全面成立党委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

  出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法治工作任务清单、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制度文件30余件;

  在全国率先从省级层面出台贯彻落实中央“一规划两纲要”任务措施清单916项,今年总体完成率达81%。

  放眼三湘大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局面不断形成巩固。

  坚持党的领导,是以依法治省实绩服务中心大局的应有之举——

  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法治保护。在湖南省,法治优化营商环境成为耳熟能详的高频词。一组数据为湖南省法治化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2023年,全省政法系统上门走访企业1.2万余次,排查涉企刑事、民事、行政案件88.8万件,经营主体满意率达98.65%。其中,仅司法行政机关就为企业挽回或避免经济损失6.3亿余元。

  百姓平安福祉,依靠法治守卫。2023年打掉涉黑组织6个,涉恶犯罪集团35个,扫黑除恶工作保持全国第一方阵;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工作经验在中央依法治国办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上推介;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实现全覆盖,办案质量稳居全国前列。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法治湖南建设蓝图日益清晰。

  筑牢法治基础

  公平正义可触可感

  “法之必行,在于民心所向。”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法治湖南的美好愿景和执着追求。

  强化法治供给,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基础。

  聚焦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湖南省先进制造业促进条例等一批具有湖南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加速出台,并促成全国首部加强居民自建房安全管理若干规定地方立法,在湖南干事创业更有保障。

  截至2023年11月底,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共审议通过省本级地方性法规9 件,打包修改20件,废止9件。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地方性法规26件,省人民政府审议通过规章7件。

  坚持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湖南省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执法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刑罚执行、法律援助制度,实现全省基层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动态调整、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实质化运行,95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实现法制部门进驻。

  每项改革、每条举措,都述说着司法文明的进步,映照着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2019年以来,全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办结案件15.9万件21.9万人,不捕率、不诉率同比大幅提高。

  近三年法律援助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9万件,追回劳动报酬3.5亿元。

  设立校园周边警务室及治安岗亭2772个、“护学岗”1.3万个,城镇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设置率100%。

  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妇联联合成立湖南女童保护中心,设立少儿法庭95个。

  公平正义,字字千钧。法治湖南正在以人民群众可见、可触、可感的方式逐步实现。

  聚力改革创新

  法治政府善作善成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湖南省坚持构建职能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努力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正公开、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上了法庭,面对面听取群众诉求,才能进一步了解我们工作中的不足。”津市市自然资源局因不动产登记行为违法被津市周某诉至法院,该具体行政行为被法院判决撤销。该局局长收到判决书后表示,将依法履行法院判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从一案窥全局,为政者应先奉法,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卓有成效。

  2020年以来,湖南省全面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行政复议累计收受案2.05万件,直接纠错率达21.5%、调解和解率27.3%。2023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提升至99.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湖南省推出全国首个省级行政应诉工作平台,更是激活了加强诉源治理、规范行政执法的“一池春水”。

  一直以来,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守”,在潇湘大地相融相生、相辅相成。

  这是大胆的探索: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法治建设督察体系,出台法治建设督察任务清单,今年对2个市州和4个县市区开展法治建设督察。

  

  湖南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规定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立法听证会现场。

  这是重要的突破:积极推动11个园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改革;30余个省直部门完成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修订,全省免罚轻罚事项清单基本实现市州全覆盖。

  目前,全省已有5个地区、3个项目被命名为第一、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项目),共命名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单位)88个、项目34个。

  沐思想之光,循法治之道。法治政府建设,让三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厚植法治理念

  法治底色更闪更亮

  随着法治湖南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建设的鲜明底色。

  如何让这抹底色更闪亮?作为推进法治湖南建设的“先锋”,法治队伍是关键。

  创新推进落实省、市、县三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制度,各级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会前学法形成常态,市(县)委书记、市(县)长、市(县)委政法委书记带头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宣讲、法治党课470场次;

  建立省级立法专家库,常态化开展地方立法工作人员培训;组建乡镇(街道)统一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将2.5万名基层执法人员纳入统一管理;

  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政法队伍违纪违法问题实现大起底、大清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清理干警经商参股借贷整治违规办理“减假暂”重点案件等专项行动形成强大震慑。

  如何让这抹底色更明亮?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是核心。

  湖南在培养全民法治素养上下功夫,推动“八五”普法工作多点开花、落地生根——

  在永州,全省首条《民法典》法治文化主题街成为“打卡点”;

  在郴州,“你学法我送票·跟着旅发大会游湖南”活动吸引176万余人次参与,宣传曝光量突破5.31亿次;

  2023年寒暑假期间,组织3.51万名大学生参加“送法下乡”活动,累计走访群众52万多户;

  汝城县沙洲村等4个地区被评选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等11个基地成为首批全省红色法治文化基地;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2020年以来,全省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宣讲达10万场次,发放相关学习宣传资料700万份,受教育干部群众达3000万人次。

  ……

  顺风扬帆争上游,风清舵正自远航。在新时代的画卷上,我省将继续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勾绘全面依法治省的精彩华章。

  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一个法治更昌明的新湖南正阔步朝我们走来!

  1.什么是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

  2.湖南省行政复议工作成效显著

  2021年6月1日起,省、市、县三级按新的行政复议体制同步运行,全省各级部门的行政复议职责同步集中到138个政府行政复议机构统一行使。

  ●案件办理质效进一步提升

  改革以来,全省新收行政复议申请20214件,年均增长35%;受理15875件,年均增长24.6%;审结13779件,年均增长20%。

  ●配套机制进一步健全

  全省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出台政府行政复议工作规则、答复举证工作规则、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管理办法、行政应诉工作规则等配套制度200余项。

  ●工作保障进一步强化

  县市区2-5人、市州6-8人专门从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省市县均将行政复议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均可以保障不少于2间的业务用房和办案车辆。省市县三级在队伍建设、经费预算、业务用房、办案设备和车辆等方面的保障力度较改革前均有大幅度提升。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依法高效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760件,其中涉及营商主体1633件实质性化解涉营商主体行政争议603件,为营商主体挽回经济损失1560万元;办理土地征收类行政复议案件408件,及时纠正土地行政管理领域的突出问题,涉及土地2613亩。

  做优人民调解

  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纠纷化解成效显著。近五年,全省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围绕“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服务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中心工作,近五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32.7万余件,重大矛盾纠纷8.9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8.2%。

  ●调解组织网络健全。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向到界”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纵向推动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横向在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20余个纠纷易发多发领域建立调解组织,环向推动成立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委员会或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队伍结构优化。以村支“两委”换届为契机,推选村支“两委”“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等担任人民调解员,选聘律师、医生、心理咨询师等担任专业型调解员,全省13万人民调解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率先出台人民调解员用语规范指引,为全省人民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提供规范化、标准化、清单化的调解用语实操指导。

  ●基础保障有力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平安湖南、法治湖南建设考评以及市域社会治理重要内容。政策、资金倾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开发和推广湖南省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管理系统、“湘调和”APP和微信小程序,开展网络调解、视频调解,推进“智慧调解”,有效提高调解工作质效。

  ●守正创新培育品牌。积极适应矛盾纠纷新特点,创新调解工作方式方法,株洲市探索“人民调解建在组上”,邵阳市全面推行“背包式”调解员,衡阳市推行“湾村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岳阳市推行“群英断是非”工作法,益阳市建立婚姻家庭纠纷“三色预警”机制,郴州市成立“民事纠纷调解事务部”和矛盾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怀化市成立县、乡、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110”,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调解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

  湖南普法的“九张名片”

  普法,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这对深入开展普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湖南省坚持把全民普法作为全面依法治省的基础性、战略性、保障性、长期性工程抓紧抓实,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普法宣传活动,成功打造了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开课》、“你学法我送票”、大学生“送法下乡”为代表的普法工作九张闪亮名片:

  《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开课》 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传播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八五”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

  为了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2022年,湖南省司法厅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创新推出专题电台节目——《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开课》。

  《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开课》聚焦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特邀湖南省研究及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知名专家——湖南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邓联荣教授主讲。共推出16期,每期将习近平总书记的原文原话贯穿始终,保证权威准确,又精挑细选总书记的“金句”与讲过的故事,以及对干部群众有教育意义、启发意义的典型案例,确保节目好听易懂、有效管用。节目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潇湘之声、经济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后,收听规模在广播同时段排名前三,收听人次超过500万。今年,湖南省司法厅再度携手湖南广播电视台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公开课》(沉浸式体验版),以主持人串讲、音乐、音视频结合的方式,生动诠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精髓。

  “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湖南建设年度盛典 打造宪法宣传高地

  

  12.4国家宪法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邀请长沙市一中双语实验学校和芙蓉区燕山二小的师生们观摩宣誓仪式,播撒法治“小种子”。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8年开始,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每年12月初都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海报

  每年“宪法宣传周”期间,湖南省除在全省开展“宪法九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进文旅场馆、进交通场所)”、宪法知识网络答题、主流媒体开设宪法宣传专题专栏等系列活动外,还于12月4日当天举办“‘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湖南建设年度盛典”,全面展示一年来推进法治建设成就,表彰法治工作先进,进行宪法宣誓,表演法治文艺节目。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分管或联系法治工作的省领导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均出席,省直及中央在湘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年度法治工作先进代表及省会各界代表500余人参加活动,高水平、高规格隆重纪念国家宪法日。

  “你学法我送票” “法治+文旅”掀起全民“学法热”

  

  学法送票。

  湖南是旅游大省,人文荟萃,山川秀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素有“锦绣潇湘”美称。2015年以来,湖南面向全国创新推出“你学法我送票”大型普法实践活动,在持续宣传湖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同时,着力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你学法我送票”活动每年都邀请省内法学专家紧紧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等普法重点内容进行命题、审题,确保题库的专业性、权威性;依托各省级普法宣传平台开通答题通道,对学法答题活动进行项目化运营,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设置便捷高效的答题界面,网友全部答对即可参与抽奖,抽中便能收到电子“法治惠民卡”,凭卡可直接进行文旅消费(入住酒店、领取文旅产品、游玩景点等),抽奖全程进行公证,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公平性。

  “你学法我送票”活动开展9年来,共吸引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参与答题超过4000万人次,既提高了普法覆盖面,又宣传推介了湖南旅游资源,拉动了旅游消费,实现多方共赢。

  “‘湘’遇非遗,法治同行” “法治+非遗”让普法走新更走心

  湖南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3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410项,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9项,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

  

  法治非遗。

  今年,湖南省司法厅、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以“‘湘’遇非遗,法治同行”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征集大赛,全省150余名非遗传承人精心创作花鼓戏、湘剧、渔鼓、丝弦、茶山号子、客家山歌、湘绣、女书、苗画、剪纸、竹编、釉下五彩陶瓷、踏虎凿花等“法治+非遗”普法作品160余件。

  部分作品在娄底市、邵阳市、郴州市进行了巡(展)演,吸引上万观众现场参观、欣赏。相关作品在网上发布后,总浏览4200万余次,其中“法治+非遗”单个作品视频突破500万浏览量的有3个;湖南司法行政系统新媒体矩阵联合湖南新媒体普法联盟等平台共发布相关稿件100余篇,总阅读量达1300万余次;此外,《法治日报》、中国长安网、中国新闻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政法以及各市州主流媒体(平台)持续推送相关内容,辐射受众超1亿人次。活动得到了大量年轻人和外省网友的关注、点赞和好评,真正做到了普法内容为群众所需、方式为群众所喜、成效为群众所赞,使普法宣传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谁执法谁普法” 深耕普法“责任田”

  

  2023年6月16日,2022年度省直机关和中央在湘有关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履责报告评议活动在长沙举行。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其实,早在2015年,湖南就率先在全国以省委、省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实施“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机制。2016年,湖南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室印发《省直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考评办法》,进一步健全年度普法任务清单和考核评估体系。2017年开始,对60家省直及中央在湘有关单位全面推行履职报告评议制度,通过单位自评、第三方初评、网络投票、专家评选确定年度先进单位,并邀请媒体对这些单位的普法工作成效及经验做法进行集中宣传展示。

  系统、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促使各执法单位更加注重依法决策、规范执法及法律风险防范,进一步扩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覆盖面,真正形成了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执法与普法的深度融合,也使得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思维、依法决策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升,各项工作沿着法治轨道有序、良性运行。

  “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 公益普法在行动

  为了挖掘各个领域一线基层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中积极投身公益普法的典型,激发公益普法热情,引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2018年,湖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司法厅共同拉开了“最美公益普法集体(个人)”评选活动的帷幕。至今年,活动已连续举办6年。

  由各市州及有关单位逐级推荐,并经历层层筛选和网上投票,最终经相关专家、法治工作者、媒体代表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评选,每年确定10个“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集体”、10名“最美公益普法个人”,他们广泛分布于政法、教育、媒体、企业、村(社区)等各领域。2022年开始,又增设了“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集体”“最美公益普法个人”提名奖各10个,大学生“送法下乡”特别贡献奖集体和个人若干。

  先进典型的正向激励,对于调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大众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参与公益普法产生了积极作用,推动湖南普法工作形成了争先创优、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声、同频共振的社会大普法格局。

  大学生“送法下乡” 青春扮靓普法一线

  

  大学生送法下乡。

  2022年,湖南省司法厅牵头联合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向湘籍返乡大学生发出“贡献青春力量,投身送法下乡”的号召,开启了大学生“送法下乡”活动的创新探索。两年来,共吸引来自省内外500余所高校的近6万名大学生参与其中,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

  大学生们运用他们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优势,不断创新普法形式,通过讲座、咨询、游戏、歌舞、小品、短视频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让群众在欢声笑语、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知识的教育和熏陶……普法宣传活动因为大学生的加入变得有趣又有料。

  大学生“送法下乡”不仅有效弥补了县乡基层普法力量不足,使返乡大学生成为农村普法的一支生力军,也为乡村振兴送去了法治清风,增强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同时,为大学生们了解国情、了解基层提供了机会,实现法治乡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双赢”。

  “互联网+”普法 智慧普法谱新篇

  法眼看世界,普法微时代。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和公众参与方式的深刻变化,近年来,湖南省司法厅持续探索普法新模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着力构建“互联网+”立体式普法格局。

  

  2023年8月29日,“问法湖南”—湖南5G智慧精准普法平台举行上线仪式。

  8月29日,“问法湖南”—5G智慧精准普法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入驻律所300余所、律师近千名,同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及时、权威、精准法律咨询服务,打通普法工作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平台的上线,也标志着湖南普法“报(湖南日报‘新湖南’普法频道)、网(红网普法频道)、端(红网时刻新闻普法频道)、微(湖南普法微信公众号、‘微言说法’微信公众号)、视(《经视说法》)、屏(室内外大小屏)、平台(5G智慧精准普法平台)”七位一体的融媒体传播矩阵正式形成。

  融媒体传播矩阵的建立,实现了普法对象跨地域、跨年龄、跨阶层的普遍覆盖,而全媒宣传、融合传播、多点推送,也大大提高了智慧普法的精准度和到达率。

  法治文化建设 春风化雨润人心

  2015年,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吹响了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冲锋号。

  湖南省通过动员部署、现场推广、资金扶持、示范引领,大力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从随处可见的法治标语,到引人驻足的法治长廊;从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广场,到“法”“景”融合的法治文化公园;从相映成辉的法治文化带,到串珠成链的法治文旅线路;从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到普法和增收“双赢”的法治研学营地……此外,近年来,湖南省共创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4个、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30个、全省红色法治文化基地1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34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24个,大大小小的法治文化阵地在湖湘沃土上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实现法治文化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长沙市望城区谭家园村法治氛围浓厚。

  湖南省还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扶持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先后开展法治小品剧创作巡演、《青少年法治漫画读本》编印、法治微电影和法治公益广告征集、法治微小说征文竞赛、青少年法治征文、普法创新大赛等活动。

  法治文化阵地让普法强基“沉下去”,法治文化作品让普法强基“热起来”,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得到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全社会的法治氛围愈加浓厚。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646756/97/133249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