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观点专栏 >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发布时间:2024-01-06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大力发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图为工人在该市某公司冲压车间作业。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福建省古田县纪委监委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监督检查,督促职能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图为该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走访调研。 雷玉丽 摄

  

  

  为应对持续寒潮降温天气,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一线调研走访,了解群众需求,进一步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确保群众安全平稳度过寒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如何理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领导干部应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实到工作中?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柳裕。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定位更精准、路径更清晰

  记者: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对此,应如何理解?

  陈柳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发展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勇毅向前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一以贯之,且定位更精准、路径更清晰。这既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得出的科学认识,也是在全面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和各国现代化建设普遍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判断。

  高质量发展是应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要求。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可以说,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就集中在发展质量上,“不平衡不充分”本质上就是发展质量不高。只有以“硬道理”的高度自觉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解决好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高质量发展是直面新时代风高浪急外部挑战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来自外部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始终存在并日益凸显。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在因应世界局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我们只有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保障自身发展安全、应对复杂外部挑战,于世界大变局中开辟我国发展新局。

  高质量发展是遵循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经济主体在每个发展阶段对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发展初期,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主要通过增加基本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高级阶段,一定程度的经济积累已经完成,经济发展需要实现从“数量追赶”的粗放型增长向“质量追赶”的集约型增长转变。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为高收入经济体,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转向质的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任重道远,必须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意味着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意味着要全面、协调地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既要守护好绿水青山又要建设好金山银山;走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中国发展要为世界和平与共同繁荣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可以说,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以“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成为领导干部政绩观的重要内容。在您看来,领导干部应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实到工作中?

  陈柳裕: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成绩怎么样,关键在于这个地区的领导干部能否将坚持高质量发展具体、切实地落实到工作中。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政绩观问题。2023年,他在多个场合强调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并就如何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给出具体的指导:全国两会上,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叮嘱:“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走那种急就章、竭泽而渔、唯GDP的道路。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牢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也就在这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在浙江考察时要求:“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

  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观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能用正确的发展理念来看待政绩、衡量政绩。例如,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政绩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远见担当。又如,2023年10月,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除了要求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还从具体工作上给予指导:“沿江省市要坚持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增强区域交通互联性、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执行协同性,稳步推进生态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覆盖沿江11个省市,是各自为战、以邻为壑,还是“一盘棋”谋篇布局、实现协同发展,考验的正是各地各部门的政绩观。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树牢正确政绩观的“指挥棒”“红绿灯”。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弄清新发展理念所要求的政绩是什么样的,进而强化使命担当,找准发展路径。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才能做到不贪一时之功、不为一事之誉,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记者:使坚持高质量发展成为政绩观的重要内容,以新发展理念来看待政绩、衡量政绩,具体有哪些实践路径?

  陈柳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正确政绩观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在把握和处理好一系列关系上下功夫:

  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必须提高站位、开阔视野,强化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自觉把地方工作和部门工作放到全国大局中去审视、谋划、定位。既要心怀“国之大者”,着眼于党和国家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来权衡利弊得失,确保一切工作都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发展定位,走出一条既顺应全国发展大势、又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真正实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

  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要立足当下但不只顾当前,着眼长远但不好高骛远,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历史沉淀之后真正的评价。

  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特别告诫“新官上任要善于‘瞻前’、注意‘顾后’”。他强调,“对于前任留下的工作,只要是符合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就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多多‘添柴’而不胡乱‘起灶’,不求个人‘风光’而是一以贯之地干下去”。领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既要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好传统、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决克服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观念和行为。

  处理好经济发展质与量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必须辩证认识、科学统筹好质与量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同时也要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引领发展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决克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不适应新发展理念要求、不主动转变发展方式、不愿意承受转型阵痛的换挡焦虑等问题。

  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同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结合起来

  记者: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领导干部从哪些方面提升能力本领?

  陈柳裕:要以学促干,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也带来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同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学习,增强专业本领,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特别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学习,悉心洞察经济运行之“形”,精准研判经济发展之“势”,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思路和务实举措。要瞄准热点前沿、拓展发展视野,及时了解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趋势,学习与做好岗位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

  要保持定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在贯彻落实中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实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具体实践中,各部门既要按照自身职责抓好新发展理念涉及本部门的重点工作,也要综合考虑本部门工作对全党全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作用和影响,不能单打一,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可能,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又抓住短板弱项来重点推进,不能脱离实际硬干,更不要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最后什么也干不成。

  要解放思想,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在思想观念上“破冰”,也需要在体制机制上“破题”,更需要在堵点难点上“破局”。要让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要居安思危,守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底线。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只重安全不重发展、只抓发展不抓安全都不是正确的政绩观。当前,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领导干部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风险研判得更深入一些,把防范举措部署得更周密一些。要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记者: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除了依靠干部的自我提升,组织的引导也至关重要。从组织的角度看,应当通过哪些方式引导干部将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政绩观的重要内容?

  陈柳裕:要突出教育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要把正确政绩观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主题教育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读书班、研讨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突出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强典型榜样引领、反面案例教育,督促引导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等问题。

  要匡正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全面落实“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以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领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严格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突出实干实绩实效,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定期分析研判机制,经常性深入产业项目、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实践一线了解干部思想情况、工作业绩和群众认可度,真正把既有本事又干实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树牢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的鲜明导向。

  要优化考核评价。加强和改进政绩考核评价,是引导推动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抓手。要科学把握考核重点,对照党中央要求,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增强考核指标设置精准性、引领性,如设置“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等指标,全面考准考实领导干部的政绩。要探索务实管用、灵活便捷的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办法,实行分级分类考核,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锻长板,把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与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管理、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更好结合起来。

  要严格监督问责。对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寅吃卯粮、大肆举债,拍脑袋决策、大干快上遗留“半拉子工程”以及存在统计造假、虚报浮夸搞“数字政绩”“虚假政绩”等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进行严肃处理、追责问责。要注意在监督问责中敢于为干部担当,让容错纠错机制真正落地见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1/02/content_91224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