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发生纠纷、遇到危险、陷入困境,“110”总是我们最先想到的电话号码。昨天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记者兵分三路探访了身处一线的北京公安民警,记录了他们在“110”的节日里依旧忙忙碌碌、日以继夜的身影。
接警一分钟 背后学问多
上午9点,北京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几十个坐席都在紧张忙碌着。虽然接警员们头戴耳麦,声音不大,但此起彼伏的快速问话,仍然让人不自觉地紧张起来。
“您好,110。”一通电话打进来,一位男士急促地说:“我店里有两个客人在打架。”
“您在什么地方?”“客人有什么行为?”“现场有人受伤吗,需要救护车吗?”接警员询问的同时,指尖轻舞,飞快地录入报警信息,从地图上搜索确切地点,勾选对应的派出所和分局,迅速发出派单。一套操作下来,让人目不暇接。
接警员告知对方,“已经通知管辖派出所了,会有民警跟您联系,请您注意接听电话。”记者看了下时间,从接警到派单,还不到半分钟。
北京市公安局指挥部接警中心禹洪科长告诉记者,很多群众在报警求助时,一时慌乱说不到重点。所以,接警时怎么问,问什么都有学问。
首先问什么事,这决定着警情的级别,不同的情况处置流程也不同。就比如打架,现场人数决定着警力投入;有没有人受伤决定着要不要调派急救车;如果人跑了,就要调度交警追踪堵截;如果有人持械,就需要提醒民警注意防范。如果遇到重大突发事件,还会通过电台直接给街面上的巡逻车布警,迅速控制现场,防止事态升级。
第二,问具体地点。对于110的接警员来说,背地名可是基本功。城区所有街道乡镇,对应的属地派出所、路网主干线、重名的地名等等,都要熟记,以便快速精准定位布警。遇到报警人说不清地点的,还得想尽办法引导他们,看周边建筑、用手机导航或者找路人帮忙。
记者在现场看到,接警员们几乎挂断了前一个电话,下一个报警就接进来,对体力、脑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接警员只能利用偶尔的间歇浅浅抿一口水,润润嗓子。
“我这儿正给电动车充电呢,不知道谁把充电器拔走了。”
“我孩子书包在小区里丢了,能帮忙找找吗?”
“我和一辆车发生了一点小剐蹭,对方司机非要我赔500!”
记者听了半天,发现110接到的报警绝大部分都是纠纷、求助类的,涉及治安和刑事案件的警情比例很小。
很多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咨询、求助需要相关职能单位开展工作,为了畅通民意、拓展解决路径,北京110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已经实现“一键通”,对非公安机关管辖的情况引导转递12345受理解答。出现需要其他行政部门介入的事件,也可通过12345协调解决。
前不久,京密路上一处水管爆裂,导致路面大面积积水结冰。群众纷纷报警,至于事发地,有的说刚过6环,有的说接近机场,有的说在天竺服务区附近。最终,接警员派了相关属地单位出警寻找事发点位,同时通知了交管部门疏导交通,并转递给12345,协调市政部门修复水管。
为了尽可能降低喷涌而出的水流对道路通行的影响,避免发生交通事故,最先赶到事发地的民警果断处置,把警车开到破裂的水管上方,挡住如喷泉般的水柱,并迅速向报警台反馈确切位置,以便协调其他部门到场抢修。
最终,在市政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破裂水管很快得到修复,交通恢复顺畅。看着警情反馈,接警员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巡逻车组快速出警 12小时“动”起来
在所里匆匆吃完了午饭,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北太平庄派出所王晓波、何鸿亮两位民警又回到警车里。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8点半,他俩的任务就是值守巡逻车组,在派出所4平方多公里管界内的主要道路上巡逻,随时根据电台布警,处置110警情。
除了吃饭、处置警情和在重要交通卡口停靠之外,巡逻车都得一直在街上“动”着,一小时的时间大概能巡逻两三圈。王晓波告诉记者,这样能提高街面见警率,对潜在的街头犯罪起到震慑作用。更重要的是,一旦接到110报警,就可以调派最近的巡逻车组出警处置。
“红联村社区接报一起退租纠纷。”电台里传来布警呼叫。巡逻车快速出警的优势也显现出来。此时,巡逻车正好行至文慧园南路,涉事小区就在旁边。王晓波驾车直奔小区,不到两分钟就抵达现场。
还没敲门,就听见房内传出吵架声。屋里一共5个人,房主、租户和3名中介经纪人。民警细一问得知,今天是租户退房交接的日子,因为墙面脏了一块,业主让租户赔偿,双方发生纠纷。
报警的房主躲在阳台上抱怨:“押金我都退给他了,他还不依不饶的。”租户瞪着眼睛,指着对方说:“本来就是自然损耗,还要我赔?你还骂我,我能不生气吗?”眼看双方又要“开战”,民警赶紧居中调停。
“骂人可不行,你给老爷子道个歉,这事就算过去了,行不行?”核实了事情经过后,民警一边劝房主,一边安抚租户:“押金已经全额退了,您这么大岁数,别气坏了身体……”
经过民警一番劝说,双方的情绪总算稳定下来,租户收拾东西离开了。两位民警向所里汇报了处置结果,也回到车上继续巡逻。
“我们值一天班,大概要出十一二个警,80%都是这样的小纠纷,甚至有家长因为孩子写作业不听话也报警,我们还要去给孩子做工作。”王警官介绍说:“别看纠纷小,可要是不管它,甚至出警慢一点,矛盾就可能激化升级,转化为治安甚至刑事案件。就像刚才这起退租纠纷,两边已经剑拔弩张了,没人调解劝说,搞不好就动起手来。”
派出所巡逻车组的一天,鲜有轰轰烈烈的大案要案,多是家长里短的市井小事,从警30多年的王晓波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虽然大部分报警都不是治安、刑事案件,却涉及民生问题,也说明老百姓信任民警,公安机关的公信力不就是靠着及时处置这些民生小事积累起来的嘛。”王晓波说。
打击办案出现场 加班熬夜是常态
下午2点,记者走进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南磨房派出所,一进办公区就听到指挥室里忙碌的电话铃响。“稍等,民警马上就到。”三名接警员正在埋头处理110报警。再往里是打击办案队的办公室,这支以青年民警为主的24人“突击队”去年年底刚刚获评“北京市青年文明号”。
打击办案队的民警大多在外面忙案子,上午队里刚刚收到捷报,有同事在外省抓获了一名电诈案件的嫌疑人。办公室里,副队长孙晔伟跟同事殷晓彬正准备出现场。最近他们陆续接到三起群众110报警,都是反映电动车电瓶失窃的,案发地之间相距不远。经过初步调查,嫌疑人身形、作案手法有相似之处,打击办案队将这三起案件进行了并案处理。今天他们要再跑一趟现场,调取附近监控,做进一步确认。
在广华新城二区南侧广信街路边,有一段“划线”的自行车停放区,这里停了一排电动自行车。“第一位报警的事主就在附近的便利店上班,她的车就停在这个位置。同一天还有一位报警人,电瓶也被偷了,车就停在附近。”孙晔伟现场向记者作着介绍。
顺着孙晔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停车区域的两侧各有一个监控探头。随后他们来到小区物业监控室,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调取了案发时段的监控画面。“这个就是嫌疑人。”孙晔伟指着屏幕上出现的一名黑衣男子,“你看他包裹的多严实,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一双眼睛,无法看清面部特征。”作案时间在中午11点,旁边偶有路人经过,男子等了一会儿才动手。短短几秒钟,他便撬开一辆电动车踏板下的电池仓,顺走了电池。“从他的动作娴熟度基本可以判断这是一名‘老手儿’。”孙晔伟说。
南磨房派出所接到的第三起电瓶失窃110报警,案发地点位于几百米外的广化大街路边,事主就在附近的写字楼里上班。“南磨房派出所辖区跨度大,流动人口多,电动自行车用量大,像这样的‘盗非’案件在辖区时有发生。”孙晔伟介绍,不久前南磨房派出所刚刚破获两起电动车盗窃案,嫌疑人因为自己的车坏了,为了省钱便到街头偷车。好不容易偷了一辆还是坏的,他不甘心,又去偷了一辆,目前,此人因涉嫌盗窃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这些年在人民警察的守护下,北京的治安环境一路向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南磨房派出所日常接警中,纠纷、求助类警情占比达87%,近两年违法犯罪类警情不断下降。
为了尽快破案,打击办案队的民警们经常加班、熬夜,新接报的三起“盗非”案件他们也在抓紧侦办。“我们一直秉持着‘小案不小’的原则,紧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针对辖区‘盗非’案件发案特点,我们不断总结经验,逐案查找防范漏洞,今年在地铁站等‘盗非’案件多发点位又添设了多个监控探头,为防范和侦破案件提供了有力支撑。” 孙晔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