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社会百态 > 迎全会 •巡礼2023① | 郑州:探索建设智慧监督平台 科技赋能提升监督实效

迎全会 •巡礼2023① | 郑州:探索建设智慧监督平台 科技赋能提升监督实效

发布时间:2024-01-20 来源: 中共河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编者按:2023年,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即日起,省纪委监委网站和“清风中原”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报道,集中展现全省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一年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敬请关注。


  
郑州:探索建设智慧监督平台科技赋能提升监督实效

  

  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制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构建贯通全流程、全要素的数字纪检监察体系。郑州市纪委监委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将大数据信息技术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探索建设“1+N+E”智慧监督平台,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联动、有效衔接,实现监督对象全面覆盖、日常履职跟进监督,以科技赋能全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破“信息孤岛” 整合信息构建大数据资源池

  “传统监督手段存在被动式、碎片化等短板,海量数据在各个部门共享不足形成‘信息孤岛’,再加上监督工作人少事多难以覆盖,监督合力难以发挥,这些都是之前困扰我们的难题。”郑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谈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市纪委监委立足本地信息化建设基础,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建成“1+N+E”智慧监督平台。其中“1”是党内监督,“N”是审计、统计、财会等其他九类监督,“E”是信息化监督,即借力大数据技术,推动党内监督同其他9项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提升监督工作质效。

  平台的高效之处在于打破了“信息孤岛”。围绕纪检监察监督工作需求,建立了廉政档案库、履职尽责库、纪法比对库等三大基础数据库,拓展预警处置、实时督办、智能查询统计等三大应用系统,通过数据收集、比对、碰撞,及时发现疑似问题,拓展监督半径。自该平台建成以来,共涵盖被监督单位1121个、监督对象11万余人,接入监督数据11.12亿条。

  突出重点领域 靶向纠治做实做细日常监督

  “单位公务油卡由我保管,想着偷偷给自己车加点油应该不会被发现,没想到还是被揪出来了……”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对自己私车“揩公油”的行为懊悔不已。

  这是去年9月份郑州市纪委监委利用建设的“1+N+E”智慧监督平台公车监督模型揪出的一个“油耗子”。经核查,该工作人员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多次为其私家车加油,金额累计为4156元,最终,该工作人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款予以收缴。2023年,该公车模型共预警并查实违规违纪情况191条,督促全市112家单位整改落实相关制度,处理处分107人。

  实际上,多维度构建监督模型进行精准预警是“1+N+E”智慧监督平台的一大特点。该市纪委监委围绕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在开展“三个一批”重大项目、优化营商环境、作风问题等专项监督中,紧盯突出问题构建模型,强化数据分析,推动靶向监督、精准纠治。截至目前,共通过平台比对预警信息3581个,处理处分258人。

  激活“神经末梢” 推动基层监督体系提“智”增效

  “没想到我的一个留言,纪委都能够这么重视,这个平台真不赖!”近日,中牟县大孟街道王万岭村的一名村民再次在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进行留言,对其之前反映问题办理情况的速度和质量都赞不绝口。

  郑州市纪委监委在县级平台配套建设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子平台,构建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基层监督网,通过设置权责清单、“三资”公开、“三务”公开等模块,推动智慧监督与社会治理融合。目前已公示村(居)“三资”1268.76亿元,公开信息1063.5万条,推动帮助群众解决问题960件,实现了民生事务“一览无余”、监督事项“一键查询”。同时,该市纪委监委创新建设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开展“码上举报”工作,开通群众诉求“直通车”,着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纪委”“指尖上的监督”。

  “下一步,我们将在‘1+N+E’智慧监督平台基础上,前瞻性布局郑州纪检监察大数据平台,不断把新技术融入纪检监察业务,探索建立智慧监督跨部门、跨层级协调机制,持续加强智慧监督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综合业务、监督办案、技术保障等部门紧密联动模式,以高质量智慧监督助推实现高效能治理。”郑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路云表示。(邓潇昳 张小辉)


原文链接:https://www.hnsjw.gov.cn/sitesources/hnsjct/page_pc/jdzjzfyw/ztyw/article0971feca52ba49d4ae16a75910e1bcdf.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