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万元赔偿款全部到账,全家人的生活有希望了……”日前,看到回访的湖北省利川市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刘某高兴地说道。
刘某此前是某企业加工车间的一名员工,一家四口全靠这份收入生活。2021年2月,刘某工作时不慎被机器砸伤手臂,住院花费数万元。情况稳定出院后,为尽早拿到工伤赔偿,刘某向当地社保部门认定了工伤,又到劳动能力鉴定部门申请了劳动能力鉴定,并被鉴定为七级伤残。
由于某企业未依法给刘某缴纳社会保险,刘某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刘某向相关部门申请了劳动仲裁。其间,刘某与某企业达成协议,某企业向刘某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补助金等相关费用18万元。这份协议让刘某看到了希望,可后续发展却让他的心又凉了半截……
原来,双方达成协议后,某企业并未履行协议内容,刘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阶段,双方在法院调解下再次达成和解,该案也由法院裁定终结执行。然而,此次协议后,某企业仅向刘某支付了1万元。
手上有钢板还需要做手术,父母生病和孩子上学都要花钱,眼看着全家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刘某心急如焚。本是脱贫户的家庭,经此一难又有了返贫风险。
利川市检察院干警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了解到刘某面临的困境,想到通过民事检察监督的路径帮助刘某。
“我们也想履行协议内容,但企业经营状况不好,资金上确实有困难。”该企业负责人对前来调查的检察官说道。为帮助刘某一家人渡过难关,驻村帮扶的检察干警协调村委会给刘某提供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月有了固定收入。
企业有难处,执行有难度,群众有苦楚,如何才能执行到位是检察官在办案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找出解决方案,检察官走访了该企业的生产车间和经营门店,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并与法院执行人员就该企业目前的履行能力及如何执行反复研讨,最终确定在保障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由法院组建专班,统筹协调该企业分批执行,检察机关联系该企业负责人共商付款方案。
随后,检察官又多次向企业负责人释法说理,说明刘某目前的窘迫状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检察官建议该企业分批次向刘某支付,保障刘某全家人的基本生活、医疗和教育支出。最终,经反复沟通,企业负责人被检察官的诚心打动,承诺尽快将剩余的17万元全部支付给刘某。
前不久,刘某专门打电话告诉办案检察官,剩余的17万元已经全部到账了。
办案检察官再次见到刘某,看到他脸上全是笑容。刘某告诉检察官,企业分四次给他汇款,现在赔偿款已经全部到账。“我的手臂活动不方便,现在还干不了重活,先继续当护林员,就近照顾父母孩子,家里还养了四头猪,一年也能有些收入……”说起未来的打算,刘某的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稿件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