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情况已困扰了我很久,没想到你们不仅为我进行调解,还亲自到我们家来帮我办理撤诉,真的太谢谢你们了......”彭阿姨激动、开心地对惠州市龙门县法院永汉法庭的工作人员说道。
彭阿姨为什么要起诉自己儿子?
亲情,是一道联系血脉之间的桥梁,维系着亲人之间无需言表的感情。但亲情重于“情”而非“亲”,如果疏于维护,再稳固的情感大桥最终都会分崩离析。龙门县有位当事人,就因为郁于亲情而倍感苦恼,甚至不惜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告上法庭。
原本,彭阿姨和儿子李某关系还比较和睦,为方便儿子出行,数年前彭阿姨购买了一台小型汽车交于儿子日常使用。
后来,彭阿姨因糖尿病病情恶化,双目失明。无法亲眼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本就令人糟心,更让彭阿姨难过的是儿子的疏远。近些年来,儿子和自己越走越远,血浓于水的亲情越来越淡。彭阿姨认为自己并非要求儿子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感受不到儿子对自己最基本的关心和照顾,逢年过节甚至没有接到一通慰问电话,母子之间的隔阂就在一点一滴中产生。最终,心灰意冷的彭阿姨将儿子告上法庭,要求儿子返还车辆。
龙门县法院永汉法庭挂点法官陈晓冬了解情况后,认为该案不仅事关彭阿姨家庭和谐,更关系到失明老人今后的生活保障。为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陈晓冬法官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调解工作。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特别是对生活困难的彭阿姨,你更应履行好赡养义务。除了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还要更细心照料,精神上要更加关心。将心比心,想必以后的你应该也会渴望子女的关怀吧。”陈晓冬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儿子李某释法说理。经过真情实感的交流,李某主动表明今后将尽其所能照顾好自己的母亲。
面对彭阿姨,陈晓冬法官则传达了儿子的悔意与想法,在劝说下,彭阿姨自愿撤回了对儿子的起诉,并表示愿意给予改过的机会,双方达成和解,一个濒临破裂的家庭就这样重新联系在了一起。

考虑到彭阿姨身体不便,永汉法庭工作人员上门为其办理了撤诉手续。这一举措不仅让当事人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关怀,还增强了群众对司法的信任和认可。
惠州市龙门县法院永汉法庭以争创“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实质性化解纠纷贯穿案件审理始终,努力在每一个环节都把化解矛盾、服判息诉的功课做到极致,力促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