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陶产业作为高安市支柱产业之一,“高安建陶”被评为“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高安市人民法院新华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服务地域特色,打造产业调解特色品牌,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诉源治理注入新动能。 一、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深化诉源治理 一是搭建综合平台,实现调解阵地最大化。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服务民生经济,推动小调解向大调解转变、单一调解向一站式调解转变,深化诉源治理,法院联合建陶基地管委会、司法局、人社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江西建陶产业基地设立驻地综合调解中心。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劳动仲裁等融为一体,将调解触角往产业一线延伸、往企业车间下沉,建立“统一受理、集中梳理、限期处理”的调解模式,让企业就地解决纠纷,大幅降低企业调解成本,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二是组建专业队伍,实现调解力量最佳化。按照共产党员、法律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具有法律素养、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选人标准,采取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的方式,聘请了退休老法官、律师、社区工作者等特邀调解员,打造出一支“能调善防、安心专业”的调解队伍。 三是强化规范运行,实现调解质效最优化。健全调解运行管理机制,构建“保障有力、运营有效、文化有情”的工作格局,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联合建陶管委会投入30多万元设立集中办公、设施齐全的调解场所,保障调解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创新推行专项考核、绩效评价、诉调对接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出台《调解工作考核办法》《规范化调解卷宗奖励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调解员岗前培训、实战练兵、持证上岗、登记备案、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宽容谅解、互谅互让”的调解文化融入工作中,推动调解工作高质高效运行。2023年以来该调解中心已成功调解劳资纠纷、工伤纠纷等各类纠纷500余件,为企业及职工挽回经济损失千万余元。 二、优化审判机制,拓展司法服务 一是建立诉裁快审机制。效率是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通过司法提前介入机制,与诉前调解长效联动,对调解成功达成一致协议的,法院对接审查,对符合条件的调解协议,及时出具司法确认,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实现“诉调对接”。对调解不成功的案件,纳入快审快结程序,为涉建陶产业纠纷案件受理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快速立案、简化庭审、快速裁判的方式,严格限制立案、结案时限,提高审判效率,高效化解纠纷。2023年以来,法庭平均结案时间缩短至20天。 二是建立法官联络机制。通过设立法官与建陶产业联络处,进行一对一对接建陶企业,前移司法服务关口,定期调研走访企业。通过上门调研企业经营状况,了解企业的司法需要,同时结合案件分析研判机制,通过人民法院大数据平台,对辖区涉建陶产业纠纷案件进行司法统计分析,对案件类型变化及增减趋势进行对比分析,全面研判当前阶段建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潜在法律风险,对症下药,为企业提供精准司法服务,帮助企业规范经营,切实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普法宣传机制。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报刊等媒体宣传阵地,开展多形式法治宣传活动。将巡回审判开进工厂门前,打造一堂真实“宣传课”,同时针对建陶产业中涉劳动争议、工伤纠纷、承揽合同纠纷等案件高发情况,选用典型案例,开展专题普法宣讲,答疑释法,提升企业及职工的法治意识,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 三、抓党建、促队建、夯基础,提升审判质效 新华法庭一贯重视党建和队伍建设工作,打造一支党和人民放心的政法铁军。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支部建在庭上”,设置党员活动室,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开展党史学习,运用线下专题学习会及线上“学习强国”平台,筑牢政治忠诚,提升法庭干警政治理论素养,助力干警廉政作风建设,以党建带动审判质效提升。 二是优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审判团队,由一名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带动一名年轻法官助理及一名书记员组成专业团队,开展“师徒传带”活动,帮助年轻干警成长。开展“学习民法典”“网上办案系统操作”等多种培训会,提升法庭干警法律素养和业务技能。同时,设立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丰富干警精神文化生活,让干警对法庭有“家的感觉”,还有“家的义务”。 三是完善法庭基础建设。专项资金完善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依托“法官e助理”“多元化解e平台”等智慧法院系统,法官无纸化办案,当事人网上立案、远程开庭、电子送达等,以科技助力提升司法审判质效,践行司法为民理念,让“小”法庭也能有“大”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