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学术探索 > 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发布时间:2024-05-03 来源: 宁夏政法网 作者:佚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从2013年至2015年突出强调“重视文物保护”,到2016年至2023年全面关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历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

  “我理解,文物系统性保护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涵。”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

  第一个层次,是统筹做好各级各类文物资源保护工作。加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改善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保存状况。提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珍贵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加强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一般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

  第二个层次,是整体保护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李群引用相关案例举例,个别地方在落实文物保护主体责任时做表面文章,只保留几处孤立的文物保护单位,而把周边的老建筑、老宅子、老街区全部拆掉,历史风貌和文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这类做法必须严格禁止。”李群说。

  据了解,去年,文物部门进入国务院国土空间规划联合审查机制,在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落实文物保护管理措施,统筹划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地下文物埋藏区、水下文物保护区等,加大了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统筹力度。

  第三个层次,是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遗产协同保护。“十四五”规划纲要把“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提出“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文物工作责无旁贷、坚决落实,协同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水利遗产、科技遗产等保护,共同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完整保护好、传下去,让人民群众真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群说。

  谈到“合理利用”,李群说:“保护和利用,是文物工作必须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保护是利用的前提,要坚持保护第一。利用是保护成果的转化,要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谈及将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统筹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李群透露,今年将着力办好几件大事,切实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

  一是健全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要修改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将全力配合文物保护法修改,积极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和相关条例制定修订工作,有序推进长城、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等法规建设,筑牢文物‘应保尽保’法治屏障。”李群说。

  二是完善文物保护管理机制。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实施好文物保护前置机制,推动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的制度设计落实落细。构建国家文物督察制度,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织密文物保护“安全网”。

  三是提高文物合理利用水平。李群介绍了一些具体举措,包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构建中华文明展览展示体系,优化免费开放服务措施,深化馆校合作机制;健全国家文物鉴定体系,促进民间收藏和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专项规划,实施一批革命文物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重大项目;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文物主题游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文物宣传传播,推出更多文博类精品节目,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原文链接:http://www.nxzfw.gov.cn/zfxt/fxyj/202404/t20240423_86255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