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坚守执法“生命线”
——走近三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二级警长宋家举
□见习记者 彭冬晴
“笔录证言里‘占有’和‘占用’区别很大,一字之差谬之千里,需要再确认”“这起案件还有其他关联人员,应该对到案人员重审,追抓‘漏网之鱼’”……每日与辖区各所队上传的成百上千案件证据、法律文书为伍,埋首其中“挑刺”“找茬”,为基层执法办案民警答疑解惑,依法依规做好审核、指导、监督、服务,是三明市公安局法制支队二级警长宋家举的主要工作内容。
从警16年,宋家举已在法制员这个“幕后”岗位深耕了15个年头,凭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破解了无数基层执法办案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个人嘉奖8次,今年4月获评全省公安系统“标杆式法制员”。
“补课人”:
从“小白”成长为“骨干”
2010年9月,宋家举从派出所调至法制岗位工作,对于法律专业毕业的他来说,这既是学以致用、实现理想的开端,也是展现自我、提升价值的契机。但面对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和一知半解的专业行话,若要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宋家举深知积水为渊的重要性。从此,一本本卷宗是他的“良师益友”,每位执法办案的“老民警”成为他答疑解惑的“授业人”,在日复一日的翻阅卷宗、学习请教、研讨案件中,他把与执法相关的问题答案、重难点积攒起来,闲时反复揣摩、消化、吸收,迅速从一名“小白”成长为“骨干”。
多年来的法制工作经历,让宋家举早已养成搜集司法解释、法律规范指引的习惯。每一次新法律法规颁布,他便会第一时间给自己“补课”,将新的内容分门别类整理到他的“百宝册”里。如今,这份“百宝册”已记载了千余页法律条文。而伸手可触的办公桌一角,也被他堆满了各类法律书籍,“有时工作累了,或是遇到难题,我都会拿出来翻一翻,这些都是我的力量源泉”。
“质检员”:
为每起案件“把脉问诊”
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法制民警肩负的责任就是为每起案件“把脉问诊”,大到案件定性,小到扫描、签名,都是法制指导监督的重点。“一个细节的不注意,就可能导致案件出现失误、瑕疵,从而影响整个案件的后期办理,甚至对公平正义、法律权威产生负面影响。”宋家举告诉记者。
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刚开始时,一起使用恶劣手段阻挠施工方征地案件的定性问题摆到宋家举面前。他同专案组成员克服连日加班的疲惫,对涉施工方的20多起警情逐一梳理归纳,总结出10个有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案事件,从中抓住该案“重要环节”,锁定20多名犯罪嫌疑人。经过大量调查取证,形成80多本卷宗,并将之与相关法律条文一一“连线”,最终定性为“寻衅滋事罪”,为后续办成铁案打下坚实基础。
“教导员”:
为办案民警答疑解惑
既当“质检员”,又当“教导员”。针对多数民警提出侵财类案件立案标准复杂难记的问题,宋家举自创“223355”记忆法(即抢夺数额达2000元、敲诈勒索达2000元、盗窃达3000元、电信网络诈骗达3000元、接触性诈骗达5000元、故意损坏财物达5000元即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帮助民警分清常见侵财类案件立案标准。此外,他还专门编制了基层办案急需的刑事、行政案件示范卷宗指南,方便全局民警查阅,引导民警规范搜集证据,确保案件质量,筑牢规范执法“第一道防线”。
5月21日,对一起结伙盗窃案件量罚有困惑的白沙派出所副所长夏万超找到宋家举,希望他能给出一些指导和意见。浏览完卷宗后,宋家举心中已有了清晰的框架。“虽然这是一起盗窃案,但从全案看,李某、陈某临时起意盗走黄某的摩托车,系初次违法,主观恶意较小,且被盗车辆于次日被追回,未给被侵害人黄某造成实际损失,危害结果轻微。同时,李某、陈某均为聋哑人,在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后,主动向黄某赔礼道歉,也取得了黄某谅解。我认为,可以不予处罚。”最终,该案以不予行政处罚结案,很好地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在受访过程中,宋家举接到好几个工作电话。面对不间断的新消息,宋家举笑言:“这不算什么,我有一次值班,电话接了近百通,还不包括微信、短信的回复。平时上班,30多通咨询电话也是逃不掉的。但教和学本就是相长的,对于他们问出的问题,我也能在回答的过程中温故知新。”
“我没有经天纬地之壮举,也没有令人羡慕敬仰之业绩,有的只是一个普通法制民警的平凡之举。”宋家举表示。清朗天空下,他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将规范执法理念融入日常,带动引领更多办案民警共同托举起法治守护平安的“大梦想”。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