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发布2023年度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
审结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3.2万件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环境资源审判报告和中国环境司法发展报告,并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审理了一批标志性典型性案件,有力推动生态环境法治进程。如江苏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民事公益诉讼案,通过依法惩治擅自“放生”鲇鱼、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引导公众提升生物安全意识;贵州法院审理的盗割“古楠木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依法判令被告人对其盗割损害的具有2600年树龄的“古楠木王”进行及时救治,并推动当地建立珍稀树木协同保护机制。
截至2023年底,全国法院已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组织2800多个,我国已成为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覆盖最广、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法院积极创新生态环境修复方式,创新适用技改抵扣、碳汇认购等责任履行方式,持续用好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特色举措,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更多更优选项。
法院加强环境隐患排查,严惩环评造假行为,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等专项整治行动及联合发布典型案例,凝聚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合力。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企业、行业从源头上完善管理、消除隐患。加强司法建议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治理。
法院深化国际交流,讲好环境司法故事,为世界环境治理提供中国司法样本。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荐第4批共15件中国环境司法案例和2部环境司法报告,目前已累计推荐环境司法案例45件、环境司法报告8部。中国法院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赞许。
张赛 李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