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热点聚焦 > “加减乘除”打造“黄河警务”

“加减乘除”打造“黄河警务”

发布时间:2024-06-19 来源: 甘肃政法网 作者:佚名

  当前,兰州进入旅游旺季,游客接待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兰州公安立足今年兰州旅游经济发展实际,紧紧围绕省、市党委关于“旅游带动城市发展”部署要求,牢固树立“四安四全”理念,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融入“全域旅游”战略布局,将“黄河警务”工作纳入“强省会”行动总体框架中高位统筹,拓展“旅游警务”外延,系统融合旅游警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跨区域警务协作等涉黄河流域警务工作,聚力打造兰州公安“黄河警务”,全力守护黄河安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公安力量。

  

  图片

  

  在平安建设中做“加法”

  打造旅游警务“星”品牌

  

  坚持主动创稳,立足黄河沿线景区分布特点,打造“点、线、区”3个“示范”工程。

  

  打造旅游警务示范点。以点带面,围绕中山桥、兰州老街、兰州中心等网红打卡点,从形象、装备、执法规范等方面入手,深挖选树旅游警务优秀典型,打造多个沿河勤务示范岗位。

  

  打造旅游警务示范线。以黄河风情线“护景”工程为牵引,聚焦核心点位,连点串线,打造以属地为主,特警为辅,无人机、水上巡逻艇为支撑的水陆联巡、空地联动立体巡控体系,做到警车常见、警灯常亮、警察常在,全力营造安全稳定旅游氛围。

  

  打造大型活动示范区。围绕 “兰马赛”“黄河大合唱”等社会关注的大型活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协同联动、分工负责,提前研判、系统分析,对重点区域“一点一策、一片一案”,精准开展分片分区分段管控。

  

  图片

  

  在隐患排查中做“减法”

  护航旅游警务“零”风险

  

  坚持立足于防、立足于早、立足于小,全力打造安定有序的旅游环境。

  

  “警保联动”排隐患。联合水务、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协同景区保安力量,集中整治沿河码头及水上设施安全隐患,排查黄河两岸暗流、明水等易发生坠河事故隐患部位5处,布设各类警示标志60余个,劝阻冒险涉水游客1200余人次,救助河心岛被困人员29人。配合27个地铁站开展“地毯式”隐患排查,针对人流密集站点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大客流疏导、接驳等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守护万无一失。

  

  “警调对接”化纠纷。依托景区警务室建设,试点打造涉旅纠纷调解室,与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联动配合,源头介入、多元化解,联合快处涉旅纠纷16起,实现了“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景中有警”强管控。从严查处“黑车”“黑导”以及非法经营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抓获“黑中介”、“黄牛”等违法人员10余名。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纵深推进“昆仑”“禁渔”行动,配合检查重点排污企业、河道重点部位等120家次,全量打击整治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违法犯罪行为,已立刑事案件3起。

  

  图片

  

  在温度服务中做“乘法”

  拓宽旅游警务“新”渠道

  

  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作风与形象并重,超常规部署、高质量服务,把维护景区和重点区域安全畅通作为重中之重,最大限度为游客提供全量便利。

  

  措施集成保畅通。优化错时错峰共享停车机制,分类施划旅游车位,对19处热门景区周边排摸挖潜,配建停车泊位7550个,设置临时即停即走路段2.8公里,大客车专用停靠路段300米,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服务集成护平安。10余个街面警务站创新探索“勤务+服务”模式,适时向市民游客开放警务站、休息室等基础设施,引导游客品味“人文金城”、领略“好客兰州”。

  

  宣传集成树形象。聚焦旅游警务特点,持续加强和改进旅游警务新闻宣传方式,涌现了中山桥女交警、兰州特警等特色警察形象,多篇原创稿件被中央省市媒体刊发转载,实现了旅游警务宣传从“唱独角戏”向“警媒共唱”的跃进式转变。

  

  图片

  

  在风险防范中做“除法”

  发挥智慧警务“新”战力

  

  依托应用新生态,提升智慧警务支撑赋能实战能力。平台管控严防风险。综合统筹各类数据信息,采取“线上研判+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500余家景区、酒店等重点行业场所地毯式排查风险隐患,全力护航旅游经济。充分利用“区域热力图”人群迁徙态势感知功能,对全市重点区域、大型客流活动现场人流进行监看、分析与预测预警,进一步为指挥调度、现场管控等提供决策支撑。在主要交通线路、景点周边等关键部位,布建智能卡口,实时掌握“人车指数”,及时发现道路拥堵等问题,精准导控景区游客、车辆,确保通行顺畅。

  

  图片


原文链接:https://www.gszfw.gov.cn/Show/40022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