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观点专栏 >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贯彻的原则之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贯彻的原则之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4-07-14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近年来,贵州省从江县不断加强交通建设投资力度,深藏在深山里的农特产品依托便捷交通走出深山、走向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图为位于从江县洛香镇上皮林村的黎从高速公路高架桥。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开展河道水生态修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生态福祉。图为近日,市民在位于广元市内的滨江路步行栈道游览观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其中要贯彻的一条原则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如何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宋友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李志勇。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哪些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让你印象深刻?

  李志勇:“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第一,为谁改?为了人民而改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二,靠谁改?依靠人民而改革。“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无不来自于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第三,怎么改?“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第四,怎么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否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

  宋友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把14亿多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享有更多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记者: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宋友文:全面深化改革要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装在心里,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再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立场一以贯之、坚定不移。

  李志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全面深化改革,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就业、教育、收入分配、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公共文化、基层治理等改革,注重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记者:进入新时代,围绕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我们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

  宋友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需要层面来看,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发展层面来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要求,要着力化解制约因素,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李志勇:一是把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改、马上改;对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的紧要问题,科学统筹、优先解决。三是善于抓住社会主要矛盾。紧紧围绕人民需要的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科学分析形势,提出适应经济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战略决策,积极推进改革,把为人民谋幸福落到实处。

  记者: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充分体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李志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执政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治国理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使各方面提出的真知灼见都能运用于治国理政。”

  改革任务越繁重,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只有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宋友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社会进步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和政策,动员指导人民开展新的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要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协调,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在全社会形成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记者:如何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李志勇:改革为了人民,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开放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依靠人民,要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不断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使改革开放始终具有不竭的动力。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要着力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建设保障社会公平的各项制度机制。

  宋友文: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要时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既通过提出并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记者:展望未来,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宋友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一是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同时,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创新、创造。

  李志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做到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一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二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政治保障。三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筑牢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的文化根基。四是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社会保障。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晶 李灵娜)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7/14/content_920674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