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基础建设积厚成势,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才能不断增强。
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启动“强基工程”以来,本溪法院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聚焦基层法院建设发展中的短板弱项,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强化保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平山区法院“小案专办员”联合辖区派出所到案涉土地了解情况
声音
要紧跟省法院工作脚步,在部署上求细、在推进上求实、在建设上求快、在督促上求严,真抓实干,聚力攻坚,推动基层法院审判质效不断提升,司法触角向基层治理进一步延伸,使党和人民对法院工作更加信任、更加满意。
——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景会
基层安则天下安。本溪法院找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切入点、着力点和侧重点,扎实深入推进“强基工程”,锻造强劲“法治引擎”,以能动司法之力为社会治理增势赋能,为本溪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贡献法院力量。
一体推进做好前沿指挥
自“强基工程”启动以来,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前沿指挥部”作用,以保障为支撑,一体化推进“强基工程”。
该院制定出台系列文件,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7个基层发展课题组多层次实地调研,积极帮助基层梳理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筹措资金1700余万元用于基层建设,为基层法庭配备各类人员40余名,让优质高效的司法力量真正扎根基层……
“本溪市两级法院在强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的软硬件都得到了升级。”基层法院、人民法庭的新变化也得到了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肯定。
案件公正不公正、效率高不高,直接关系到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如何提高案件初始质量?基层法官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上还有哪些差距?本溪中院聚焦主责主业,强化一系列举措助推基层法院审判质效“贯通式”提升。
本溪中院定期对6个基层法院开展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把脉问诊”找症结、“循因施策”开良方。聚焦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审判质效指标,研究制定工作指南,为法官办案提供指引,并开展“初始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通过推进基层案件繁简分流、对基层法院进行巡回督导,推进解决基层法院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难题。
此外,本溪中院不断探索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邀请基层法院的一审法官或合议庭成员列席讨论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对一审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及审判理念进行交流,通过思想碰撞,提升基层法官业务水平。
脱薄向强打造强基样本
“强基工程”究竟强了什么?走进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田师付人民法庭,你会找到答案。
作为省法院确定的首批联系点之一,田师付法庭跃入首批全省示范法庭行列,建成了40余平方米的一体化便民诉讼服务场所,可提供集就地立案、现场缴费、文书印制、线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
同时,法庭还具备视频会议、跨网开庭、远程审判、自助立案服务、裁判文书输出等信息化功能,为审执工作增添了强劲的科技助力。
而在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标准化、法庭管理规范化、诉讼服务便民化、司法办案智能化、文化建设特色化这“五化”要求后,法庭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在搭建基层治理框架上取得明显成效。
“走,找联络员评理去!”在本溪县田师付镇,百姓间发生矛盾纠纷,首先想到找诉讼联络员,由田师付法庭指导诉讼联络员开展调解工作。
以诉讼联络员为点,以“四所一庭”为线,以群众参与为面,田师付法庭“点线面”结合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四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如今,本溪16个人民法庭中已有10个达到“五化”标准,7个被确定为示范法庭。
关口前移推动诉源治理
本溪两级法院努力延伸多元化解工作触角,加强“四所一庭”联动,选派法官担任司法所“辅导员”,实现“一乡镇一法官”,通过公开庭审、判后答疑、巡回审判、以案释法等方式,推动实现定分止争于诉前、消弭矛盾于萌芽。
今年3月,家住明山区高台子镇某村的赵大爷和王大爷遇到了烦心事——两家的土地相邻,两家因为自留地延长垄的事情起了纠纷。
赵大爷说:“王家盖房子的时候就占了我家的自留地,还欠一根延长180米垄的面积。”王大爷说:“我家已经给了赵家半根垄的自留地作为补偿,还不行吗?”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考虑到两位老人年事已高,明山区人民法院高台子人民法庭负责人谷震一次次深入两家自留地查看。他手持卷尺,从土地的一端拉到另一端,仔细测量争议地,想方设法搜集相关佐证资料进行比对,并耐心地做双方的思想工作。
“小谷很公平,我信他!”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王大爷将自留地的一根垄地与赵大爷的三根半截垄地互换使用,老邻居握手言和。平日里,谷震手机铃声总会响个不停,他都耐心倾听、认真解答,能解决的就立马解决。
“强基不只是要强硬件,更要强人员。作为一名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应当常下乡办案解纷,深耕诉源治理,努力打造田间地头的‘解忧站’。”谷震如是说。
司法为民办好小案小事
“告!必须告!这钱这么多年了,肯定不能给我们了,我不怕!”“当年说得好好的,这都10年了,还有没有人做主了?”“眼看过年了,我等着钱置办年货呢,赶紧给我钱!”
去年深秋,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二棚甸子人民法庭来了几个村民,围在庭长张炎旭身边表达着不满情绪。
原来,2013年8月,该村村委会与村里百余名村民达成买卖协议,由村委会集中收购村民们的榛子并统一售卖。但是,这些年,只有部分榛子被卖掉,剩余榛子在冷库中积压,已无法售卖,村民们也没有拿到榛子款。
“咱们和村委会有合约在先,我看大家手里也都有当年村委会发的小条子,钱肯定跑不了!”张炎旭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首先安抚村民情绪,并告知将对他们的纠纷进行诉前调解。
随即,张炎旭与村委会取得了联系,先后5次前往村子进行实地调解。最终,村委会和村民达成和解意愿,约定村委会分3年分批给付村民榛子款。
“调解书必须当日交到当事人手中,避免当事人再跑一趟。”随后,张炎旭带领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出具了200余份调解书。当天,签好调解书的那一刻,村民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作为深入推进“强基工程”、提升基层司法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22年起,本溪两级法院持续开展“为民办好小案、小事”专项活动,聚焦实质性化解矛盾,从化解涉民生案件及做好诉讼服务细节入手,依法公正办好每一个“小案”,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小事”,让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