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观点专栏 >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日,面对持续高温,安徽、江苏两省的电力工人联合对省际联络线及相关配电设施进行检修,并开展输变电设施巡视检查。新华社发

  

  贵州省黔西市纪委监委开展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嵌入式”监督检查,督促林业管护部门压紧压实主体责任,防止乱砍滥伐。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我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形成了风力发电机、风机结构件、风机总装、叶片生产等全产业链生产格局,实现了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的创新突破。新华社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并对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要求和部署。记者就此对话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郭庆松。

  重视干部能力培养和锻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是由党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决定的

  记者:《决定》要求,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理解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

  郭庆松:重视干部能力培养和锻炼,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传统,是由党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决定的。我们党的建设有一个光荣传统,就是始终围绕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党的建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党的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在本本里,而是在我们党担负的使命任务的现实要求里。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就是,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明确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与此相对应,将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作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部分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与此相对应,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部分中将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列为重要内容。“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亟需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

  《决定》在论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将其主要概括为“三个面对”和“六个必然要求”,其中的“三个面对”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包括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可以重点从“三个面对”的角度来理解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

  首先,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而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战略自信的迫切需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艰巨繁重的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交织在一起,决定了战略意识、战略思维和立足战略视角思考问题成为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对于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战略谋划、战略定力、战略自信是不可想象的,是难以担当重任的。这一方面需要我们的干部以动态的眼光、长远的视野来分析过去、把握现在和洞察未来,循着历史前进的脚步稳步前行;另一方面需要以辩证的思维、全局的立场来看待现象和细节,把握本质和全局,看清主流和支流,循着世界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抓住发展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重大机遇又是重大挑战。科技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科技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需要根据科技发展特点和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积极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国际科技合作大环境,特别是推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的纵深改革,依据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不同特点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确保我们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是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而厚植人民情怀、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的迫切需要。纵观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和不断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是我们的出发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是我们的力量源泉。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只有把人民群众新期待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尤其是聚焦老百姓在收入分配制度、就业优先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医药卫生体制、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迫切期盼和最新需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全力参与下走得通、行得稳。

  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记者: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为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强调要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如何理解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内涵?什么是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郭庆松: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新途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以及需要正确处理好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决定了其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必然既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要求,又有区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独特的不一般要求。据此,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就是指干部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应有的治理本领和治理能力,具体包括推动和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党的领导等方面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本领和能力,其中,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能力是其具体涵盖内容,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是其鲜明时代要求。

  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时代呼唤,这对于如期完成《决定》所提出的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的一系列改革任务至关重要。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能力主要是指,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个中心任务,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时时处处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行为是非、有效抵御风险挑战;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党中央精神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持用党中央精神分析形势、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政治能力是具体的,根本要体现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要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使自己的政治能力同担任的工作职责相匹配,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领导能力是指,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增强引领现代化发展的领导能力。这是涉及全方位、系统性的要求,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在提高政治能力、筑牢忠诚根基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等等。这包含着对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大局意识、善于把控全局,提升思想理论水平、正确运用科学方法论,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勇于开拓创新,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真抓实干、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等各个方面的要求。这是对干部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强这些能力本领,必须着眼于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干部全方位的能力增强。

  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工作能力主要是指,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锚定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部署,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争做既具有领导才干又具有专业本领的干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迫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破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尤其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下大气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在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多发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善于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对重大风险的预见、应对、处置能力。伴随现代化建设进程,各方面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对干部做好本职工作专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干部的素质能力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记者: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既对干部能力本领提出明确要求,又为如何提升能力本领指明实现路径。顺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需要,党员、干部提升能力本领有哪些方法路径?

  郭庆松:全面提升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四位一体”的方法路径是必然选择。

  加强思想淬炼,筑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根基。思想淬炼的关键是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党员、干部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保持头脑清醒的必然要求。《决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主题、系统部署以及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等,都贯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并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来深刻领会《决定》作出的战略部署,才能夯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想基础。

  加强政治历练,涵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品格。政治品格是最为基础的从政根基,在政治历练中提高干部的政治能力、涵养干部的政治品格,是我们党的一贯做法和历史经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集中体现就是,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洞察中国得出的重要结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取向。《决定》所秉持的基本立场、所部署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无不体现这样的政治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历练,站稳政治立场,提升政治本领,这是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的政治基础。

  加强实践锻炼,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硬本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到急难险重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改革发展主战场去摔打、锤炼,这是干部成长的基本规律。《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体现求真务实,对于干部推动改革的实践能力和过硬本领要求更高。党员、干部只有在加强实践锻炼的基础上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才能将《决定》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有序落实落地。

  加强专业训练,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专业素养。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对党员、干部先进性特别是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培养专业精神、增强专业能力至关重要,党员、干部要成为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自身没有几把刷子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党员、干部不断地向书本求知、向实践求教、向群众问计、向专家问策。《决定》所提出的改革举措很多、专业性要求很强。仅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例,涵盖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等诸多内容,每一部分改革都涉及专业性极强的改革内容,没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就不可能学深悟透,更不可能在推动改革落地上有作为、善创新、显担当。为此,《决定》提出了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以及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实际上就是要求基本培训的常态化、全覆盖,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基础上,履职能力的专业培训十分重要,而且还要体现差异化、个性化、专题化、精准化等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8/13/content_9219714.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