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加入法治资讯网!

法治资讯网

网站首页

当前所在:首页 > 人民检查 > 一言不合“开盒挂人”,网络戾气亟待消解

一言不合“开盒挂人”,网络戾气亟待消解

发布时间:2024-08-13 来源: 海南政法网 作者:佚名

  

  什么是“开盒挂人”?

  以揭露、批评等名义恶意“开盒”“挂人”,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个人照片、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攻击谩骂。

  有什么危害?

  ◎“开盒挂人”是“人肉搜索”行为的变种,也是一种网络暴力,不仅侵犯被“挂”者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对当事人的电话骚扰、网络谩骂攻击等还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等人格权利。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网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的还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法律意识淡薄,沉迷于网络排解焦虑情绪,容易受到不良诱导,用“挂人”的方式发泄戾气。

  如何整治?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力度,追究组织者、参与者、煽动者的法律责任。治本的关键还在于打击“开盒挂人”乱象背后的个人信息贩卖产业链,加强对个人信息集中的企业和单位的数据库保护。

  ◎网络平台要严打恶意“开盒挂人”等违规行为,并及时清理恶意“带节奏”、煽动群体对立、放大群体矛盾等违规内容,对于明知故犯的账号运营者予以禁言、封号等惩罚。

  ◎要进一步宣传和普及网络法治观念,引导未成年网民清醒地区分网络不良信息。学校应专门设置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促进课程,提高依法上网意识,引导其远离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风气的侵蚀。

  “网络厕所”是依附于网络空间的匿名社交圈,网友可以向账号发送私信投稿,账号所有者再将投稿以匿名形式发出。这本是公共交流空间,却变成了网暴他人和侵犯隐私的策源地。网络争端中,一言不合“开盒挂人”,网民个人信息被恶意披露,随之而来的是恶意攻击诽谤、煽动仇恨暴力……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开盒挂人”参与者是未成年人。“开盒挂人”之风为何盛行?如何刹住?记者展开调查,并采访相关专家学者。

  从“饭圈互撕”到“开盒挂人”

  爱与伤害的一线之隔

  “就你们粉丝嘴硬,他还有什么可洗的?”“谁敢污蔑我家哥哥,我们就和他对战到底!”2024年春节期间,刚上高一的娜娜(化名)和自己“爱豆”的“黑粉”互撕。娜娜说,这种在网络平台的言语争锋是粉丝们的“基本技能”,有时候还需要用些狠手段。

  娜娜说的这个狠手段就是“开盒挂人”。“开盒挂人”指的是扒出网民个人信息后,通过“网络厕所”公开,并煽动网民对其进行攻击谩骂。据娜娜解释,网上有专门的店家,给对方发去网络用户账号就能直接扒出他的手机号及其他平台账号、照片甚至身份信息,还可以关联到其全家信息。

  “一天内我就接到了上百条辱骂私信,一个星期后还是每天能接到骚扰短信、电话,我真的怕了。”在北京某公司上班的职员小思(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曾因跟帖评论一明星涉嫌违法行为,遭遇了狂轰滥炸般的“挂厕”辱骂。“私信里还有人故意把我的生活照P成遗照,以此来诅咒我。”

  小思说,她后来查看辱骂她的账号,其中不少人的过往博文写着“又要开学了”“新年愿望是哥哥祝我中考顺利”等字眼,她猜测这些用户中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9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7.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及安全感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超半数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在自己身边发生过网络暴力;三成多受访未成年人参与过与网络暴力行为相关的活动。在12岁以上的受访未成年人中,有12.2%参与过网络对骂,7.26%参与过帮推转发,6.18%参与过恶搞刷评,4.47%参与过网络出征,还有3.57%参与过人肉搜索。

  2023年8月,B站的多名站内主播遭到海外平台组织的“人肉开盒”。经公安机关查明,涉案人员达40余人,涉及18个省市,主要活动者系未成年人,其中1名未成年人因违法事实情节严重,警方已对其处以10日行政拘留。

  “就是想保护自己的偶像,但有时候对战太激烈,爱就变成了恨。”北京大一学生小欣(化名)曾经是一个“网络厕所”的实际运营者。他告诉记者,当出现明星粉丝双方“互撕”的情况时,经常可以收到未成年粉丝的“挂人”帖,他认为很多未成年人只是为了宣泄愤怒情绪,并未意识到自己在伤害别人。

  隐私扒皮、侮辱谩骂

  “开盒挂人”的背后

  北京市盛廷律师事务所主任毕文强表示,“开盒挂人”是“人肉搜索”行为的变种,也是一种网络暴力,不仅侵犯了被“挂”者的肖像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同时,对当事人的电话骚扰、网络谩骂攻击等还可能侵犯当事人的名誉权等人格权利。

  “‘开盒挂人’的行为除了侵犯被‘挂’者的相关民事权利外,还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及网络治理相关法律法规,严重的还可能涉嫌侮辱罪、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国地质大学特聘教授李显冬分析。

  2023年9月25日,“两高一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在信息网络上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诽谤罪定罪处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网友用自己的账号发表言论可能因为触犯平台社区规范而被禁言,而依托匿名平台‘隔空喊话’可使得真正的发言者全身而退。”李显冬认为,“挂厕”乱象频发与“网络厕所”匿名性高有很大关系。

  记者发现,经过此前违规网络账号整治,一些较为激进的“网络厕所”已经消失,在微博广场等公共网络无法通过关键词进行有效检索。

  “一些关键词都用符号、表情包或者图片代替了,你肯定搜不到。”娜娜向记者表示,只有混圈的“老人”才知道这些隐蔽的“网络厕所”。

  “‘网络厕所’通过缩写、符号、代号建构起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一些未成年网民通过负面言论和消极情绪建立联系和认同,通过‘开盒挂人’构建起某种令人望而生畏的威权。”李显冬认为,大量沉迷于“网络厕所”的未成年人试图通过辱骂“外面的世界”获得认同、得到“控制”的快乐。

  “网络空间的虚拟环境容易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激化和放大,施暴者往往觉得‘法不责众’‘自己属于煽动者而非直接的施暴者’,就有恃无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分析,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法律意识淡薄,沉迷于网络排解焦虑情绪,容易受到不良诱导,便用“挂人”的方式发泄戾气。同时,网络平台监管不力,没有及时惩治相关违规账号,纵容了网络戾气的蔓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开盒”信息源自快递、运营商、公共机构等内部人员。

  刹住“开盒挂人”之风

  治理戾气打击信息贩卖黑产

  2023年11月,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对7类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其中,“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被列在问题首位。

  记者关注到,已有网站平台开始行动。2023年9月19日,百度发布关于近期“网络厕所”问题的治理公告。2023年11月,微博集中整治一批“网络厕所”账号,上线“挂人引战”投诉入口以加强治理。

  “要想刹住‘开盒挂人’的不正之风,首先要治理网络戾气,这需要国家机关和网络平台共同引导形成良性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体系。”赵精武表示,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需要加大打击力度,追究组织者、参与者、煽动者的法律责任。同时需要明确,网络平台一方面要严打恶意“开盒挂人”等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及时清理恶意“带节奏”、煽动群体对立、放大群体矛盾等违规内容,对于明知故犯的账号运营者予以禁言、封号等惩罚。

  “需要进一步宣传和普及网络法治观念,尤其是在当前网民低龄化趋势下,要引导未成年网民清醒地区分网络不良信息,尤其是具有恶意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内容。”赵精武提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检察院的李圣洁认为,一些未成年人使用“网络厕所”对他人发起所谓“审判”时,言语中显露出对道德认知的偏差和对法律的敬畏不足。学校应当专门设置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促进课程,提高依法上网意识,引导其远离网络暴力等不良网络风气的侵蚀。

  “大部分未成年人的‘开盒’行为源于‘饭圈’骂战,因此,引导未成年人理性追星也很重要。”小欣表示。

  谢鸿飞认为,除了刹住网络戾气,治本的关键还在于打击“开盒挂人”乱象背后的个人信息贩卖产业链,加强对个人信息集中的企业和单位的数据库保护。

  最高人民检察院2022年6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衔接协作严厉打击电信网络犯罪加强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通知》指出,严厉打击行业“内鬼”泄露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

  谢鸿飞强调,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特别是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较为集中的快递、运营商、金融等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企业和单位应依法建立完善个人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制度,对内部账号进行实时监控,主动发现违规行为,不断进行数据库的完善升级。”谢鸿飞表示。

  “网友发现侵权行为后要第一时间保存相关证据,如截图、录屏、链接等,对不当言论或行为及时举报;如果平台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以向网信办或公安机关举报,请求监管部门督促平台进行处理。”毕文强建议,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


原文链接:https://www.hnzhengfa.gov.cn/news/jianchadongtai/show-615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广告服务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法治资讯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法治资讯网 fzzx.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3382908、010-56212745,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