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社会发布今年1月至6月全国检察机关主要办案数据。今年上半年的检察履职有哪些特点?业务数据反映出什么样的经济社会治安状况?最高检案件管理办公室(下称“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围绕相关办案数据进行解读。
“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今年上半年,检察机关主动服务和融入党和国家大局,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切实把‘三个善于’融入检察办案全过程、贯穿法律监督各环节,着力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针对上半年办案情况指出。
在刑事检察方面,全国检察机关扎实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等基本职能,依法惩治犯罪,批准逮捕36.7万人,起诉76.1万人,同比分别上升18.5%、6.8%。推动构建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坚持证据裁判原则,强化引导侦查,对审查逮捕案件提出引导侦查意见占比80%以上,依法介入6.2万件,开展自行补充侦查4.5万件。
在民事检察方面,全国检察机关上半年共办结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7万件,提出抗诉1800余件、再审检察建议4600余件。深入开展虚假诉讼专项治理,监督纠正虚假诉讼3800余件;紧盯虚假诉讼背后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加大案件查办力度,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
在行政检察方面,全国检察机关上半年办结行政裁判监督案件1万件,提出抗诉、再审检察建议、同步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等监督意见2600余件,提出的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法院改变占比分别为68.8%、89.2%。针对行政审判、执行活动违法提出检察建议1.7万件,检察建议采纳率达到92.8%。拓展诉讼外监督,有序推进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对履职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行为,提出检察建议7800余件;开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反向衔接,办理案件10.6万件,既防止以罚代刑,又防止当罚不罚。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全国检察机关上半年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8.6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7.7万件,民事公益诉讼8800余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4.9万件,检察建议整改率96.9%,绝大多数公益损害问题得到解决。对发出公告或者检察建议后仍未解决的,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依法提起诉讼4200余件,法院支持率达到99.7%。
检察侦查是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对在诉讼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徇私枉法、滥用职权、刑讯逼供等犯罪,依法立案侦查1100余人,以检察侦查推动纯洁司法队伍建设。激活“机动侦查”权的适用,对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经省级检察院决定后,立案侦查170余人。
深入推进“检察护企”,护航经济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专章部署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以“四大检察”履职办案服务经济发展,为保持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提供法治保障。
据了解,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强化刑事诉讼监督,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今年上半年,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罪2万人,同比上升52.7%;严惩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起诉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涉企犯罪5827人,同比上升41.1%。紧盯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加大对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的监督力度。对涉企刑事案件监督立(撤)案近500件。
与此同时,全国检察机关加大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执行监督力度。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涉民营经济民事检察监督案件8000余件。例如: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在办理某贸易公司买卖合同执行监督案件中,对法院终结执行程序违法且执行人员怠于履职的情况依法监督,帮助该贸易公司收回合同款588万余元。
此外,检察机关还加大对涉市场主体权益保护行政检察监督案件办理力度。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企行政检察案件9000余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9亿余元。加强涉企“小过重罚”“过罚不当”等监管执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案件200余件。例如,江西省寻乌县某百货店因销售过期食物货值569.8元,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6.5万元,寻乌县检察院依法提出检察建议。
围绕民生热点,做实做优检察为民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今年2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围绕民生热点以及劳动者、消费者、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突出民生问题,进一步做实做优检察为民。
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检察机关依法保护特定群体的合法权益。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3.3万人,同比上升19.7%,立案办理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6300余件,制发督促监护令1.6万人。强化妇女权益保障,起诉强奸、猥亵等侵害妇女权益犯罪2.2万人,同比上升14%;立案办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公益诉讼900余件。积极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起诉侵犯老年人犯罪1.8万件,同比上升7.5%;办理涉老年人权益保护公益诉讼案件600余件。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起诉侵害残疾人犯罪1400余件;立案办理公共场所未建设盲道或管理失范等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100余件。
聚焦食药、电信网络、金融等热点领域,检察机关持续发力。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危害食药安全犯罪4900余人,立案食药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4万件,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紧盯电信网络领域,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2.8万人,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700余件。在护航金融安全方面,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金融犯罪1.2万人,同比上升7.6%,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例如,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通过对资金、股权的穿透式研判,发现涉案公司对一家项目公司有7亿余元债权,可通过参与项目公司破产清算程序追回,大幅提升了案件追赃挽损率。
强化综合履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知识产权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检察机关不断强化综合履职理念,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全链条的检察保护。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6万人,同比上升21.5%;其中侵犯商业秘密罪、假冒专利罪等疑难复杂案件1800余人。检察机关综合运用依法介入、自行补充侦查等方式夯实证据体系,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依法介入1000余件,自行补充侦查400余件。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在办理全国首例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侵犯商业秘密案时,多次走访权利人公司,与鉴定人研商解决鉴定难题,最终提起公诉。
“在坚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的同时,检察机关也积极推进涉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最高检案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1000余件,同比上升2.9%;其中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400件,是去年同期的6.9倍。持续推动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惩治工作,针对涉及虚假诉讼的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件提出监督意见340余件。
值得注意的是,检察机关持续推进落实知识产权案件“一案四查”等综合履职机制,在办案过程中同步审查是否有涉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公益诉讼线索,善于发现“案中案”。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知识产权案件过程中开展综合履职1500余件,占比达到25.6%,以综合履职实现对知识产权的全方位、综合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