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欧某某服刑完毕到外地再次拿出教师执业资格证‘重操旧业’,一纸资格证犹如‘羊皮’在身,成了再次接近未成年人的‘通行证’,后果不堪设想。”
清远清城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教师欧某某侵害学生的案件时,向教育部门同步通报了情况,并督促启动依法对欧某某教师执业资格的限制处理工作,但发现欧某某的资格证并非本地颁发,需外地协助完成,事情进展不利。如果教师执业资格证没有被及时限制处理,在入职查询制度落实不到位、信息不畅等监管不严的情况下,犯罪分子就成了“披着羊皮的狼”,给未成年人带来潜在的危险。
为了杜绝出现在未成年人身边的这种潜在风险,检察官决定把事情管到底。承办检察官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督促教育部门注销教师执业资格监督模型,先后调取了清城区教育局系统内的教职员工信息数据、近十年来清城区刑事案件基本信息及清城区刑事案件判决书,通过OCR软件识别、Excel等工具进行数据碰撞,筛选出在册的教职员工中曾受过刑事处罚又没有注销教师资格的人员名单。最终,通过该模型成功督促清城区教育局依法对4名有犯罪前科又未作注销教师执业资格的教师作出了限制处理。
“为了孩子们的安全,一点风险都不能冒,大数据确实让我们的监督更有效!”承办检察官在收到教育局的反馈信息后高兴地说。
开展督促教育部门及时依法注销教师资格证工作后,清城区检察院对校园安全的守护并未止步,继续开展了多项社会治理工作。清城区检察院督促清城区教育部门在本地作出通告后,将相关材料提交至“中国教师资格网”限制库,让相关人员终身无法再取得教师资格。同时,向清城区教育局制发检察建议,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强化对拟招录人员品德、人格和心理的前置考察,联合有关部门建立侵害学生违法犯罪信息库和入职查询制度。加强对校园预防侵害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督促下属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和专项督导工作。为进一步强化检察建议的刚性,承办检察官对检察建议落实情况进行“回头看”,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到场监督并发表意见建议,建议教育局在开学前普查全区教师犯罪情况,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我们从大数据中借力,及时高效发现从业禁止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多措并举,力争从多个方面堵塞漏洞,有效预防利用职业便利实施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切实保护孩子们的成长安全”,承办检察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