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昌平法院)执行局顺利执行了一起邻里间的排除妨害纠纷案件,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实质性化解。
门向变更,邻里起波澜
新房验收后,杨某十分喜悦,但有一点令他觉得美中不足。房屋门前空间较为狭窄,邻居黄某家在楼层东首,入户门为外开,自家位于黄某家西侧,入户门朝北,所以为内开。杨某遂在未获邻居黄某许可的情况下,将入户门变更为向外开启。
然而,这一变动缩减了公共过道的可用空间,给黄某及其家人的日常通行造成阻碍,黄某称家人曾险些在杨某开门瞬间被撞倒。物业对杨某张贴整改通知书,黄某也与杨某多次协调,但均未果,这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降至“冰点”。
于是,黄某将杨某诉至昌平法院,要求其恢复入户门朝向。庭审中,杨某辩称自家门上有可视门锁,并提供了邻居经通道回家的视频资料,认为自己并未妨碍邻居通行。
昌平法院进行现场勘验后审理认为,被告杨某更改入户门后,虽方便自身生活,但给黄某家的人员出入造成妨碍和影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杨某家门上小窗和可视门锁查看的范围有限,不能全面观察门外情况,对于其辩解,法院不予采纳。
最终,昌平法院判决杨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房屋的入户门恢复原始开启方向,即由向外开启改为向内开启。
老人阻拦,执行遇瓶颈
眼看判决生效已经一个月,杨某依旧我行我素,黄某想与其沟通却吃“闭门羹”,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刘桂林、干警尹婉和四名法警到达现场后,无论如何敲门,被执行人杨某家始终关门闭户。
“请配合我们的执行工作,如果拒不开门,我们将强制开锁。”
刘桂林听见屋里有人说话走动,遂进行隔空喊话。但大门依旧紧闭,见此状,刘桂林和法警立即采取强制措施,破门而入。
入户后刘桂林才发现,被执行人杨某不见踪影,只有其母亲王老太在家。老人见到法院干警后怒不可遏、极力阻挠,高声叫嚷:“凭什么进我家!你们出去!”
王老太已近80岁高龄,倘若直接采取强制措施或造成一定风险,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刘桂林一行人没有选择贸然推进,而是本着善意文明执行的理念,采取了更加温和的策略。
“老人家别激动,您先坐下来,再跟我们慢慢说。”尹婉走上前安抚王老太的情绪,几名法警也贴心地搀扶老人坐下,大家开始倾听王老太的抱怨和诉说。
“我看你们就是合起伙儿来欺负人!”王老太表示,自己家不过是把入户门改造成和邻居家一样的朝向,却遭到了物业和邻居的反对,因这一桩小事闹上法庭,还被强制执行,自己家也丢了面子,感到十分委屈。
合力化解,风波终平息
从王老太的叙述中,刘桂林明白了被执行人一家的困惑,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了缓和王老太的激动情绪,建立起更多信任感,刘桂林迅速联系协调了社区工作人员到场,双方采取情法理融合的方式进行联合劝说。
“黄某家的入户门虽是外开,但不存在占用公共空间的情况,但您家的情况不一样。”
刘桂林拿着判决书,指着上面的文字,结合勘验事实,向王老太表示涉案入户门存在妨碍他人通行的安全隐患,同时详细释明相关法律规定,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其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法律后果。
“开门时互相多注意不就行了。”经过刘桂林解释,王老太愤怒情绪略有缓和,自顾自地嘟囔了一句。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开门撞伤人,不仅需要赔偿,还会造成邻里积怨,一桩小事也会变成大麻烦!”此时,社区工作人员连忙说道,从维系邻里关系角度劝解道。
“改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哎谢谢小姑娘!”正当王老太犹豫之际,一名年轻的女法警见王老太说得口干舌燥,为其倒上了一杯水,这一暖心举动让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法警见机劝解:“大娘,如果为了图一点儿便利,就要和邻居闹僵,甚至妨碍法院执行工作,得不偿失啊。”
看到王老太心情转好,刘桂林趁热打铁,解答了老人的疑虑:“今天我们也联系了安装师傅上门,您配合工作即可。”
社区工作人员也继续说:“邻里相处就讲究个‘和’字!互相给予便利,日子才能越过越顺心,您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终,经过法官、法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王老太同意配合执行。当日,杨某家恢复了入户门朝向,黄某一家也能够顺利通行,执行工作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