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到武夷山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从北到南,从高原到雨林,在国家公园中,动物悠然栖息,林草葱茏生长。
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我国生态保护的美丽画卷不断铺展。目前,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
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75%
8月1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公园工作推进会,发布了首批国家公园建设的最新数据。
结果显示,首批国家公园科研平台、国际合作、社会参与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90%以上;生态效益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75%;科普宣教、社会效益评估指标优秀比例为70%和80%。国家公园建设在生态保护修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法治建设、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国家公园建设加速推进,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种群数量得到恢复。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大熊猫国家公园实施重点生态廊道建设,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黑麂等一批旗舰物种时隔十多年重新现身,新发现雨神角蟾等17个新物种。
惠及28个省份400多个县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是我国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自然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切实行动。
根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我国规划布局了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管辖海域11万平方公里。这些区域中分布着50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2.9万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国家公园,我国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这将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国家公园建设,惠及28个省份400多个县,将形成56个民族共享国家公园生态福祉的宏大格局。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从法规制度到科技手段,为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一系列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在法制建设方面,法规制度和政策措施不断建立健全,推动形成国家主导、央地共建、权责对等、职责清晰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不断探索国家公园内自然资源统一执法形式,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科技保护方面,国家公园感知系统已面向首批国家公园开放使用,首批国家公园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提速。“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基本覆盖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全域;智能化自然资源监测管理系统在三江源、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广泛应用。
国家公园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要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同时,要推进构建高效运行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稳妥有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组织实施好总体规划、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等工作。(记者 姚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