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惠民资金“精准滴灌”
——平和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规范涉农补贴
□记者 洪凌霄
漳州市平和县,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域,这里地处闽南山区,青山绿水环绕,素有“中国溪蜜柚之乡”美誉。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大量涉农资金投入这片土地,成为农村发展的“源头活水”。
然而,平和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时,却有了不一样的思考——这部分涉农补贴全部到了农民的手中了吗?涉农补贴资金是否存在流失,致使国家利益受损?国家惠民政策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了吗?
2023年,该院在办理李某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一案时,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在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申报、验收、审批拨付过程中,存在审核把关不严、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以及廉政教育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平和检察深感责任重大,决定将目光聚焦在这背后的问题上。
“补贴发放不到位,直接影响的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的是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这农民兄弟的补贴谁也不能动!”这是平和检察院检察官们在调查过程中形成的共识。
于是,平和检察院决定从李某案件切入,发出一份关系国计民生的检察建议,力求规范涉农补贴的发放管理,确保国家惠民政策的资金“精准滴灌”。
在明确方向、找准监督点、查明案件事实、确定法律依据后,平和县人民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了一份综合治理类《检察建议书》,要求高度重视涉农补贴资金的监管、发放工作,确保专项资金以专门用途发放给应当享受惠农政策的农民,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和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检察建议书发出后,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立即开展了一场全面的“回头看”工作。此次自查自纠,覆盖了2020年以来的乡村振兴、农业设施、畜牧兽医等多方面补助项目,力求彻查可能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
经过细致的核查,向平和县桉树山家庭农场追回现代农业项目补助35万元。与此同时,平和县还制定了《关于加强补助类项目资金管理实施试行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补贴资金不再“跑冒滴漏”。
人民事,无小事。作为农业大县,涉农补贴的发放情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为此,该院不仅制发了检察建议,还同步开展了一系列廉政教育活动。检察官们走进田间地头,举办专题廉政课、警示教育座谈会,通过真实案例剖析相关领域中的潜在腐败风险,揭示涉农补贴贪腐的危害性。
检察建议书发出、廉政教育铺开后,平和检察院并未就此止步。该院决定延伸检察职能,积极主动与相关职能部门保持沟通,针对相关领域的补贴项目建立联动监督机制。
一份检察建议书,撬动了整个涉农补贴管理机制的完善,追回了流失的补助资金,也为乡村振兴工作清除了潜在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平和检察的行动,不仅是助力追索资金,更是在守护农民的利益,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助力乡村振兴的脚步更加稳健有力。
责任编辑:林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