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有手语翻译,法官、有听力障碍的当事人都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并且手语翻译人员是否了解诉讼规则、诉讼程序,在翻译中能否做到精准、完整翻译等,都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障。”8月9日,在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钟娜对残疾人参与诉讼活动面对的困难如是说。 在这场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湖南省残联联合召开的发布会上,两家单位共同发布《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一条举措》(以下简称《举措》)。针对前文提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举措》提出探索建立无障碍诉讼辅助服务人员和服务机构指导名册,逐步提升获取手语、盲文翻译等无障碍诉讼服务的准确性、便捷性和信赖度。 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当依法为残疾人、老年人参加诉讼和获得法律援助提供无障碍服务。 人民法院在切实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参与诉讼活动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进一步预防化解涉残疾人矛盾纠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一周年之际,记者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采访。 加强基础建设 加强无障碍诉讼服务,是司法文明进步的应有之义。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推进在司法领域全面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 今年2月底,最高法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会同中国残联印发《关于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诉讼服务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出台配套文件《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这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后,最高法出台的首个对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无障碍通行设施、无障碍服务设施、无障碍标识、无障碍诉讼资料等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并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应当进行必要改造,保障涉残疾人案件依法及时立案等。 “《意见》是在司法领域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具体体现。”最高法立案庭副庭长张新庆说,《意见》出台以来,最高法会同中国残联制作了盲文版诉讼指南,已在6月底投放到全国四级法院诉讼服务大厅。 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优等生”,湖南法院在多年实践中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残疾人诉讼更加“无碍”。 “全省各级法院诉讼服务场所应当加强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根据实际配备相关诉讼资料的无障碍版本,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当事人需求,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探索提供大字、盲文版裁判文书。” “对确因身体原因不能到现场办理诉讼事务的残疾人,可以安排人员上门服务或引导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便利方式办理。” …… 8月9日的发布会上,湖南省高院副院长曾东楼介绍了《举措》的重点内容。 提升服务品质 从残疾人视角出发,才能真正发现“痛点”。曾东楼向记者介绍了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的一些有益做法。 “在天心区法院审理的一起视障人士参加的案件中,书记员运用无障碍庭审直播系统,将笔录同步到视障人士的手机上,用文字转语音功能实时播报。庭审结束需要签字时,法官将调解书内容逐字逐句读给视障人士听。”曾东楼说。 加宽的无障碍门禁闸机出入口、低位智能诉讼服务电脑、无障碍卫生间……这些都是天心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里贴心置备的无障碍设施。 “天心区法院获得了国家首批无障碍环境认证。我们不断完善无障碍诉讼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能够向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无差别诉讼服务。”天心区法院综合办公室主任刘建说,近些年,该院无障碍诉讼服务建设已从1.0版无障碍建设硬件改造,升级到2.0版无障碍“智能”改造。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意见》印发后,各地法院会同本级残联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一系列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夯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的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地法院认真落实《意见》要求,在诉讼服务大厅配备无障碍服务设施,建设无障碍法庭、无障碍调解室,邀请残联工作人员以及有关调解力量参与涉残疾人纠纷化解工作。 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导全市法院为残疾人开辟专属“绿色通道”,增加全流程“一对一”服务,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由立案窗口优先接待、审核受理,减少等待时间。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及残疾人案件过程中,实行“四优先”“三上门”服务。“四优先”即引调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对符合先予执行条件的裁定先予执行;“三上门”即上门立案、上门调解、上门开庭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上门立案、开庭,把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 …… 张新庆说,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各级人民法院在诉讼服务大厅普遍建立残疾人“绿色服务”窗口,提供语音、大字、盲文等特色诉讼指南,提供“肩并肩”现场帮办式服务,最大限度消除残疾人参加诉讼活动障碍。 培育特色品牌 最高法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指导办公室主任徐德芳介绍说,近年来,各地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培育出了一批司法助残特色品牌。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创新培育“五个一”工程(一个无障碍诉讼服务平台、一套无障碍诉讼服务设施标准清单、一个四位一体无障碍服务体系、一个全流程无障碍诉讼服务工作机制、一支无障碍诉讼服务队伍),全面构建立体式、多方位的司法助残服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建设“无障碍诉讼环境实践基地”,保障残障人士诉讼权益,获评“北京市无障碍诉讼服务重点单位”。 近年来,最高法还进一步提升预防化解涉残疾人矛盾纠纷法治化水平,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张新庆说,最高法、中国残联积极推动建立“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6月12日,两部门共同启动涉残纠纷“总对总”对接第一批试点工作。 曾东楼说,湖南是最高法、中国残联确定的“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机制第一批试点省份之一。目前,湖南省残联已确定了58人作为第一批涉残纠纷调解员,参与化解涉残纠纷。 记者了解到,在推动涉残纠纷多元化解方面,各地法院都作了积极探索。 莆田市、县两级残联与法院联合建立全国首家“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多元解纷中心”,由残联维权工作人员、志愿律师、特校手语及盲文教师、心理辅导教师等人员作为调解员,经岗前培训后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开展调解工作;市财政局还专门下发文件解决调解经费保障问题,充分激发调解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法院联合市残联及司法局等单位共同建立“交通事故爱心助残调解室”;莱西市人民法院联合市残联和司法局成立莱西市语言类残疾人纠纷调解工作室,聘请4名特邀调解员、2名特邀手语翻译人员,提供无障碍沟通和免费调解服务,全面提升残疾人维权实效。 “目前,最高法正会同中国残联起草关于‘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加大对残疾人的司法保障力度。”张新庆说,最高法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以“如我在诉”理念提升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更好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原文链接:https://www.hnzf.gov.cn/content/646842/63/1421851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